安全感这种东西别人给不了,你可以自己通过以下4步慢慢培养
HZ27
HB19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心理适应
适应是一只蓝色的口罩,适应是一条了无几人的巷子,适应是消停闭门的商户,适应是出示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适应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服从,一份理解,一份力量。
心理适应是个体心理调适与环境变化的交互过程,接纳是心理适应的开始。毋庸置疑,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人们也默默接受了这一事实,将防控要求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且协和。
是你能为心理战“疫”
献出的最暖心的力量
甘雪莹,应用心理学学士,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关于这个话题比较大。
在这儿谈几个主要的原则。
1、要尊重孩子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感觉,认知,和喜好是不一样的。如果把父母认为好的强加给孩子,漠视孩子的感受,就可能让孩子形成没有自己的主见,过度依赖大人,同时又有可能导致反抗的问题持续。
2、无条件地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怎样,都要接纳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让孩子从小感受到 ,自己无论怎样,都是有价值的,是好的,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就会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会享用一生。
3、父母是榜样 让孩子学会如何积极地应对生活。身教很重要,说大道理常常不起作用。你是如何生活,工作的,如何对待你的家人,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活态度和亲密关系。
4、鼓励孩子探索 孩子要有好奇心,要鼓励这种特性。
5、鼓励和同伴相处 和同伴相处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让孩子独自处理与同伴关系。从中能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
6、和孩子共同成长 有时要向孩子学习。孩子有一种好的天性,纯真,有好奇心,有探索精神,这是我们成年身上常常缺少了的。如果和孩子一样保持童心,会感觉不一样,而且用这种姿态和孩子在一起,相信孩子感受到了尊重,会有安全感,会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
7、相信孩子的未来 不要为孩子担忧,要为孩子祝福!你的孩子是有能力的,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8、奖罚结合 对于积极的,有利于个体发展,符合文化的行为应及时鼓励。对于不当的行为,是可以适当地惩罚,但要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或要受惩罚的。只对不当的行为而言,而不是对孩子整体人格的否定和侮辱。
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经历,形成属于自己的,有利于自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价值系统。在今后的人生中,就不会迷茫,会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无论怎样,都能快乐的生活。
学会自我觉察,接纳自我。自我觉察包括了解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不要用限制性的思维进行自我评价,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好,学会自信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拥抱完整的自己。
学会倾诉与表达情绪。倾诉和表达自己是进行情绪宣泄良好方式,出现心理困扰时可以通过向同学、朋友、家人、老师等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和压力,对于任何情绪的出现都不逃避、不对抗、感受接纳。另外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也能够释放压力,缓解情绪问题。
寻求专业帮助。当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帮助无法解决时,及时寻求帮助,进行心理问题的疏解。
要正视心理健康,生活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当你拉开窗帘,就会有光照到的地方。
马特·海格说
如果想征服生命中的焦虑,
就活在当下,
活在每一个呼吸里
生活不适应引发心理挫折。环境变化、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集体生活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突然感觉自己,好像不会生活和学习了,我是怎么了?
角色定位产生心理偏差。大学之前是班里的“佼佼者”,自我感觉良好,可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没有什么特长,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可偏偏不想当一个“普通人”。
学习适应不良的心理困扰。到了大学,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学习了,总感觉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一时间似乎找不到之前的状态了。
人际交往不畅导致的心理郁闷。高中时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一心只读“圣贤书”,可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感觉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和同学、室友、老师们交往了。
目标丧失后的迷茫心理。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父母的督促逼迫,多了那么多自由的时间,又没有新的目标,感觉每天都不知道做什么,就像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计划,不免让人感到迷茫,时间久了,开始觉得情绪低落,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生活小习惯或许会悄然夺走我们的“快乐因子”。“拍照族”吃饭、旅行时刻都想“晒”的行为对专注力的影响很大;“拖延症”到火烧眉毛才拼命赶工引起焦虑烦躁;“大忙人”根本没有独处的时间,也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久而久之,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易怒,甚至全身疼痛,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日积月累直至最终爆发的过程。
那么如何赶走坏情绪呢?
一、自身的调整:
1、充足的有规律的睡眠;
2、调整装饰,发型,甚至改变形象,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3、回忆成功时刻、美好事物;
4、语言暗示鼓励自己。
二、转移情绪:
1、看愉快轻松的故事片让自己放声大笑;
2、用运动把因盛怒发出的能量释放出来;
3、做一些自己爱好的事,以清静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
4、离开不愉快的环境。
三、直接宣泄:
1、向知心的朋友倾诉和交流;
2、哭泣流泪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
3、把心中感慨杂谈记在日记等文字上。
四、享受宣泄:
1、好好的吃一顿、穿一回、玩一把,送自己一件礼物;
2、享受一回让人按摩、美容等服务的感觉;
3、看一场精彩的表演或电影。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宣泄主要取决于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和深层的根源,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地寻找,总结和发展适合自己的代价最低的不良情绪宣泄方法,并好好的运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已经十分普及,大学生已成为智能手机使用的主力军。作为智能手机本身无可厚非,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时代产物,但是使用者在对它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好与坏的不同结果。
经常会听说到这样的场景:在大学课堂上,很多大学生不认真听课,而在专注玩手机游戏、在聊天、在看抖音、在听音乐等;在自习室里,有大学生也不认真看书,一直在玩手机、听音乐;在寝室里,更是大学生玩手机的最佳场所,不管白天黑夜,可以一直玩个通宵,第二天就在寝室继续睡大觉,旷课成为家常便饭……笔者在之前的一次心理咨询门诊诊疗中,就遇到过一位大三的女生,因为痴迷于手机游戏,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也没告诉父母,面临着被退学的风险。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利的一面是:(1)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上网学习知识、阅读最新的资讯等;(2)可以通过手机内的通讯软件,如手机微信、QQ等进行实时沟通与对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3)在闲暇时,可以打打手机游戏,看看小视频,休闲放松等。
但凡事均有利有弊。在手机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1)长时间玩手机可导致手机依赖。手机依赖也称为“手机成瘾”,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是指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其中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信息搜索成瘾三种类型。(2)长时间玩手机可导致抑郁、焦虑、社交恐惧、孤独等心身问题的发生。(3)长时间玩手机可造成颈椎骨质增生、眼睛的视疲劳、失眠等。
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
(一) 客观因素:
1、手机自身的特点。如手机功能的多样化、软件的丰富、手机通讯的便捷性等因素,使手机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工具之一。久而久之,让人爱不释手。
2、人际沟通方式的改变。以前人们沟通主要是以面对面交谈、写信、打电话、发短信等来进行,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QQ、微信等软件,来进行语音、留言甚至视频通话来操作,并且是免费的,不论距离多远都可以实施沟通,非常的便捷。
3、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多数都是住校,已经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学习上也更多地依靠自觉。但是对于自控力较差、独立性较差的同学来讲,易受到手机的诱惑,从而导致其不思进取、玩物丧志。
(二 ) 主观因素:
1、大学生心身发展的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思想开放、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快,尤其对智能手机的学习与使用可能产生痴迷心理。
2、从众心理的影响。人总是生活在的群体之中,每个群体的成员与成员之间都会相互影响,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如果大学生群体里有 95%的人在玩手机游戏,那么余下5%的不玩游戏的大学生就很有可能被边缘化。为了避免自己被边缘化,加上在群体的无形压力下,这5%的同学也被迫玩起了手机游戏。这就是从众心理。
手机依赖的矫治
1、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起点,不应有混日子的心理,而是要继续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2、大学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大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加强人际交往,提倡正能量。使大学生在校园里有集体荣誉感、归属感。
3、大学生自身应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而不是仅仅在游戏中娱乐自我。如跑步、打球、唱歌、跳舞、下棋、美术、武术、瑜伽等都是较好的兴趣爱好。
4、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自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合理使用手机,培养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要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摆正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位置,自觉抵制手机所带来的诱惑,尽可能降低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5、大学应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于已达到严重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必要时可转介到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治。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有人很贪心,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所有人认可和喜欢,于是改变来改变去,变成了一个四不像,最后谁都不喜欢。我们是一个有很多缺点和很多优点集合起来的人,并不是一张百元大钞。
所以,我们能够做好自己就已经可以赢得很多人的喜爱了。不必让自己成为一个百变金刚,应酬所有人。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是一种味道。有的人路过会觉得这很美丽,有的则会觉得一般,甚至会有人不喜欢或讨厌这个地方,这种风景。
就像有的人讨厌吃辣,有的人讨厌太甜,但是辣依旧是辣,它不曾改变什么,甜依然可以甜得发腻,这样的固执让它们拥有很稳定的拥护者,从来不曾消失。
做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为了迎合某个人的口味而做一次改变,而为了让那个人喜欢又改变一次,最后迷失的是自己。看看身边的人,文静沉默的人会有一群肝胆相照的朋友;
疯狂热烈的人会有一群可以疯狂的朋友;老成持重的人也会有一群稳重的朋友。
所以对于任何一类人来说,都会有人喜欢他,都会有人愿意靠近他。你散发出来的气息也能够吸引一群志气相投的朋友。所以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所以不停的自我否定,自我毁灭,于是一切都成为你不停改变的借口,而错过了你自己的美丽。
案例分享
维奇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搬进去之前,房东跟维奇说,周围的邻居都不错,不过有两个邻居会比较麻烦,不过只要你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行了,不要轻易惹怒他们。
维奇心想自己一个人到这个地方住,最好能够跟周围的邻居都搞好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于是维奇搬到这里的第一天就去拜访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是一位张小姐,她带着儿子一起住,楼下的是一对老夫妻。
这天,维奇把他自己种的花搬到楼下晒晒太阳,遇到了楼下的老夫妻,这两个老人见到维奇养花,就一直问维奇花平时都放在什么地方,维奇说花都是放在阳台上。老夫妻就说:“你放在阳台上浇花的时候漏水怎么办?
我们可是住在你的楼下。”虽然维奇一再保证不会漏水下去,但是两个老夫妻还是不同意,于是维奇答应把花搬到楼下放着。没过几天,楼上的张小姐来敲他的门,问他为什么把花放在楼下,这样会影响她停自行车的。
维奇没办法又把花搬到楼上,但是为了不让楼下的老夫妻投诉,所以他总是把花放在屋子里,没过几天,花就死了!维奇为了不再引起麻烦,于是再也没有养花了。
又过了几天,维奇的朋友到维奇家里做客,就一直问维奇怎么不养点花,让家里有点生气。维奇于是又去买了几盆花回来,但是楼下的夫妻俩还是整天喋喋不休的劝说维奇不要养花。
维奇实在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直到后来,维奇才知道,老夫妻其实对于每一家养花种草的人都会说他们浇花的水会漏下来,而楼上的张小姐的自行车根本不停在楼下。很多人都会觉得维奇为了别人的一句话就不断地改变自己,实在是不值得。
其实现实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迎合别人的喜欢和想法,于是就一直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做人做事的方法。在取笑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毛病,审视之后也许我们能够进步的更快!
一样米养百样人,不能说人人都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只要不伤害别人,那么就保持自己的风格,专心吸引属于你的那个群体就行了。贪心的人注定得不到朋友的认可,想一想,如果你的怀里只能抱下一个西瓜,可是你却非要再塞下苹果、香蕉、橘子,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水果都摔到地上。
操控小贴士
每一个人都是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放下的一道风景,因为每一道风景不一样而让这个世界变得缤纷多彩。不要怀疑地去改变自己,如果别人表达了对你的不喜欢,那么就告诉自己:“我不是人民币,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世间有很多东西会影响我们,质疑我们,也许某一瞬间我们就妥协了,放弃了。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坚定不动摇呢?
第一,自己首先要接受自己
有时别人的话如果不愿意听可以适当的忽视,但不要学别人,看别人受欢迎自己就学习,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要自我尊重,自我喜欢,自己爱自己,不要漫无目的地学习别人、模仿别人,那样的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
第二,要懂得甄别好坏
别人说的一定是对的吗?别人说的就一定适合自己吗?这些都不是必然,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任何东西无论多么闪耀动人,只要不适合自己,就一定不要去学。再美丽的鞋子穿不进去就不应该拥有。
第三,要懂得舍弃
只有舍才会有得,佛家说:要出世必先入世,要得到必先舍弃。如果什么都想要获得全部,那么只能是落空的下场。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