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视网膜脱离,就是常说的视网膜脱落,这是同一种疾病,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正常时,两层之间除在视盘边缘与锯齿缘处有紧密连接外,其余部分需依赖色素上皮细胞微丝状突触包绕感光细胞外节,以及黏多糖物质的黏合而疏松地附着在一起,这样视网膜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的刺激,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根据脱离部位的不同往往不同,可以表现为飞蚊症:眼前有闪光感,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时间久之,视力逐渐丧失。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眼病,如脱离范围较大或伴有黄斑区脱离,治疗又不及时,常可致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视网膜脱离的激光治疗仅适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根据病情而定。
此方法对于尚未发生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裂孔症状,以防止发生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没有任何痛苦,在有经验的医师操作下,将激光仪光束对准裂孔部位,按照规定的激光能量、时间、光斑大小,沿裂孔边缘激射若干激光点,将裂孔包围封闭而治愈,就像电焊一样。还可以通过冷冻疗法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进行治疗。
如果没有办法接受手术的患者,还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通常会使用抗炎性的药物,使脱落的视网膜不遭受感染。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出门时佩戴眼镜,以免强光刺激,还可以量身定制合适的眼镜,通常也能够优化视力。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脱离后的神经上皮层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感光的“电子元件”神经细胞逐渐变性凋亡,如不及时的使视网膜复位,视力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进一步下降。
视网膜脱离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渗出性与牵拉性三种。视网膜上会出现裂孔而导致的视网膜脱离叫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它是原发性的视网膜脱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下产出渗液引起的,渗液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炎症、肿瘤、回流障碍或先天性异常所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增殖膜的牵引而引起的,增殖膜的产生多是由于炎症或者缺血性视网病变引起的,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他们两者合称为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视网膜脱离与许多因素有关:
第一、近视眼:近视眼易于产生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玻璃体脱离时,对其下视网膜有牵拉作用,又有玻璃体后脱离的牵引,或引起视网膜裂孔,很容易导致视网膜的脱离。
第二、无晶体眼:白内障手术伴有玻璃体并发症的人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可能与填补原晶体空间的玻璃体运动有关。
第三、年龄:老年人玻璃体大多变性、液化,常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因而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第四、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霜样变性特别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这是因为变性降低了视网膜的粘着力,抗牵引力降低。
第五、外伤:在挫伤中,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尽管眼球壁能顺应外力,但玻璃体不能,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聂红平
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内层是眼睛成像的一个结构,一旦视网膜发生脱离,眼睛就会失去感光成像的能力,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度近视患者,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如跳水、蹦极、足球、打篮球等,不要受到眼部的外伤。
第二、用眼不要过度的疲劳。长时期的用眼,要遵循20-20-20的法则,就是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远眺20英尺6米以上的绿地、草地、树木,让眼睛得到适当的放松。
第三、晚上避免关灯后玩手机,室内可以开个辅助的灯,不同的光源下,要注意调节屏幕的手机屏幕的亮度。
第四、对高危人群如高度近视,老年人需要定期地到眼科,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个精密的照相机,像素是否高清,跟眼睛的底片密切相关。视网膜就好比眼睛的底片。如果底片受到影响,眼睛视力就会明显受损。如果视网膜脱落进展到视网膜的中央区域——黄斑区,就会出现难以挽回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
用专业术语来说,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分离后感光功能受到影响,眼睛不痛不痒,但却出现眼睛视野缺损或有黑影阻挡的现象,眼前出现大量飞舞的“蚊虫”,类似于飞蚊症,或者眼前出现像星星一样的闪光感,在黑暗的环境和闭上眼睛时尤其明显,视力模糊视物不清等,都是发病时的常见症状。
当视网膜脱落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视力损伤也随之增大,而且难以恢复。越是早期治疗效果越好,因此,一旦察觉有视网膜脱落的症状,或者眼睛异常,建议24小时内就医。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患上视网膜脱离需要做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视功能检查:包括检查双眼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视力不足0.1时,需查光、感光定位及红绿色觉。
第二、视野及眼压测量:视网膜脱离时在眼球相对的部位发生视野缺损,如上方视网膜脱离发生下方视野缺损。
第三、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需充分散大瞳孔,注意眼前节有无充血,房水有无混浊,玻璃体是否液化,有无浓缩、牵引、粘连及混浊等症状。
第四、特殊检查:
①B超检查:主要用于屈光间质混浊,不能看到眼底的病人,了解视网膜脱离的范围,有无增殖条索牵引及有无脉络膜脱离等。
②三面镜检查:主要详细了解眼底周边部视网膜的情况。
③视网膜电流图:对一些光感不好的病人,或由于玻璃体、晶状体混浊,不能看到眼底的视网膜脱离,可应用此项检查,来估计视网膜功能,判断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视网膜的脱离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飞蚊与闪光:出现最早。实际上是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如果眼前出现大量飞蚊、某一方位持续闪光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第二、中心视力下降:后极部的视网膜脱离,视力急剧下降。周边部初脱时,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但同样在高危病人有视力下降时应详细检查眼底。
第三、视物变形:当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波及后极或后极部发生浅脱离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也会有有视物变形。
第四、视野遮挡:当视网膜发生部分脱离时,病人在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出现云雾状阴影,部分敏感患者可发觉视野缺损。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并不是每个高度近视者都会发生视网膜脱落,但是,高度近视者发生的概率确实比视力正常者高出许多。
高度近视是引起视网膜脱落很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高度近视者内眼结构发生变化,眼球逐渐扩张变大变长。而与此对应的是,视网膜发育成熟后,其面积是固定的。随着眼球外壁巩膜的扩张,视网膜会被牵拉得越来越薄,继而导致视网膜出现“破洞”。眼睛里的液体就会从“破洞”灌进去,导致视网膜脱离。
另外,由于高度近视人群眼球比较脆弱,若进行剧烈运动,也会容易伤及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落。因此, 高度近视的朋友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对眼球和头部有直接冲击力或明显震荡的活动,如跳水、蹦极、拳击、跳高等等,以防视网膜脱离。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并不是所有的视网膜脱离都需要手术治疗。
视网膜脱离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液体通过视网膜裂孔从玻璃体腔进入视网膜下腔而形成。多见于眼外伤,高度近视以及无晶体眼。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巩膜扣带手术及玻璃体手术。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于病理性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或增殖膜机械性牵拉,使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分离而没有视网膜裂孔形成的情况。这大多是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指,来自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方的液体渗漏导致视网膜脱离或隆起。治疗上主要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视网膜激光治疗等等。
所以,在出现视网膜脱离后,需及时的就医,尽快查明造成脱离的原因,确定脱离的类型。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聂红平
视网膜浅脱离不能自愈。
如果发生视网膜浅脱离,如果积极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治愈的。视网膜浅脱离的症状与病变的范围和病变的部位有关,很多情况下没有自觉症状,一般随着脱落范围的增加,会出现周边区域有黑影、暗影或者是视野有缺损等情况。如果涉及黄斑区就会出现事物变形、色觉异常或者视力下降等症状。视网膜浅脱离分为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和非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如果是孔源性需要看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大小和造成浅脱离的范围,一般来说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非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不需要激光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原发病,也可能会使视网膜浅脱离得到恢复。
健身运动,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认为有助于强身健体、祛疾防衰、延年益寿。然而,近年来,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揭示了长期从事剧烈运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首先,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贫血。研究表明,许多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青少年,尤其是9至16岁年龄段,更容易出现起立时眩晕、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贫血密切相关。运动过程中,足部血管受到冲击,肌肉急剧伸缩导致红细胞受损,甚至出现血红蛋白尿。此外,汗液中排出的铁也会增多,进一步加剧贫血症状。
其次,过早从事剧烈运动可能影响身高。体育锻炼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营养,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从而促进生长发育。然而,过早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供给,甚至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高。
此外,冬季剧烈运动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气温下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增加,甚至出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在冬季应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对心脑血管造成伤害。
更年期后妇女剧烈运动可能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一项研究发现,频繁进行剧烈运动的妇女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活动量小的妇女高出42%。每周进行4次以上剧烈运动,患病几率增加一倍以上。
高度近视者剧烈运动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研究表明,1/3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患有高度近视。剧烈运动、头部震动以及高强度体力劳动都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
性生活过于剧烈可能导致暂时失明。研究发现,性生活时眼内出血导致失明,可能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眼内血管破裂所致。中年以上者进行剧烈性活动时更易发生失明。
最后,剧烈运动可能缩短寿命。偶尔运动者吸入体内的氧气比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要多。随着呼吸频率加快,组织代谢加快、耗氧量骤增,容易破坏人体正常新陈代谢,造成细胞衰老,危害机体。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其危害在于可能导致失明。了解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四个主要原因:
1. 外伤:眼部或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因此,在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眼部和头部受伤。
2.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形状改变,视网膜易出现裂孔,进而导致视网膜脱离。
3. 全身性疾病:肾炎、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导致眼内液体进入视网膜后方,导致视网膜脱落。
4. 眼部疾病:原田病、交感性眼炎等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
为预防视网膜脱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眼部保健,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
2.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患全身性疾病的风险。
4. 发生眼部不适时,及时就医。
总之,了解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大家应重视眼部健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视力。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视力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可能都经历过恶心呕吐、眼前飞蚊等症状,却不知道这些症状可能与眼部疾病有关。
恶心呕吐与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眼压过高时,会引起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眼压检查,排除青光眼的可能。
飞蚊症与视网膜脱离:飞蚊症是指眼前出现黑影或闪光,如蚊子飞舞般。这是由于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后脱离引起的。如果出现飞蚊症,应及时就医,排除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糖尿病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以防止视力下降。
保护视力,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都是保护视力的重要措施。
关注眼部健康,预防视力下降,从现在开始。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面临视网膜脱离这种可怕的疾病。起初只是感觉视力模糊,像有一层雾挡住了我的眼睛。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直到我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恐惧和焦虑笼罩着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运的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他耐心地听取了我的症状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通过线上问诊,我得知自己需要手术治疗,并且在等待生理期结束的这两天里,需要卧床休息,避免用力。虽然我对手术感到害怕,但医生的安慰和指导让我感到安心。手术的过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痛苦,医生甚至提供了全麻的选项。整个手术只花了大约1到2个小时。现在,我正在恢复中,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医生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它指的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视网膜脱离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两大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又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通常发生在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患者中。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则多见于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
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包括眼前闪光感、飞蚊症、视力下降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视野缺损、中心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视网膜脱离可能导致失明。
针对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炎症和出血,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则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
为了预防视网膜脱离,建议以下人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眼部外伤也是预防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
近视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戴上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然而,近视眼并非简单的视力问题,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是眼球内的一层感光组织,负责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近视眼患者的视网膜往往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高度近视的情况下,视网膜更容易受到损伤。剧烈运动、搬重物、撞击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视网膜脱落的诱因。
据调查,高度近视患者中,有10%的人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落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那么,如何预防视网膜脱落呢?首先,高度近视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其次,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等,也有助于预防视网膜脱落。
除了视网膜脱落,近视眼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青光眼、白内障等。因此,近视患者应该引起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近视眼及其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预防近视眼及其并发症的建议:
1. 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远眺放松眼睛。
2. 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3.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近视眼及其并发症。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等。
5. 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闪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4年9月4日,19:50:56,威海市的一位患者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向一位眼科专家咨询了他的视网膜变性问题。患者表达了他对失明风险的担忧,并询问了是否存在治疗方法。医生首先确认了患者的病情,并解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视网膜变性的区别。虽然视网膜色素变性可能导致逐渐失明,但患者的病情是视网膜变性,可能会发生视网膜脱离。医生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并在有问题时可以采用冷冻或激光治疗。医生还强调了选择正规医院的重要性,避免到小医院进行治疗。患者表示感谢医生的建议,并决定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近视眼,作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常常被忽视。许多人认为近视眼无需治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将探讨近视眼不治疗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近视眼会导致眼疲劳。由于视力模糊,眼睛需要不断调整焦距,导致眼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眼胀、眼疼、眼眶疼、眩晕、恶心等症状。
其次,近视眼还可能引发斜视。由于调节和集合功能不平衡,内直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功能不足,进而引发外隐斜或外斜视。
此外,高度近视还可能导致“飞蚊症”。眼内玻璃体液化,眼球弹性降低,产生玻璃体内浮游物,即“玻璃体混浊”,表现为眼前出现点状、蛛网状、丝状等黑影飘动。
更严重的是,近视眼还可能引发黄斑出血和变性,以及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视网膜萎缩变性等病变严重影响视力,而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失明。
近视眼的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约有5%的近视眼患者与遗传有关,高度近视患者遗传后代的可能性更高。
因此,近视眼患者应重视眼部健康,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也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总之,近视眼不治疗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为了保护我们的眼部健康,应及时治疗近视眼,并注意日常保养。
2024年9月3日下午4点29分,成都市的一位年轻女性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她的主诉是眼睛经常出现黑影,像睫毛一样飘来飘去,已经持续了一年多。通过与医生的交流,她得知这种情况被称为玻璃体混浊,也就是俗称的飞蚊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近视人群常见。医生告知她,只要不影响视力就不用处理,但需要注意如果有黑影变大、变多,甚至遮挡感的时候要及时就医,检查视网膜情况。患者对医生的专业解答表示满意,并在问诊记录中发起了复诊。
眼底疾病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中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疾病对视力损害严重,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眼底检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费力、医生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早期眼底疾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研发出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广域眼底病筛查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短短1分钟内,对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玻璃膜疣等多种眼底疾病进行筛查,并给出相应的医学指导,有效预防病变进展,挽救患者视功能。
该系统基于超广域眼底成像技术,可观察200°~240°的视网膜范围,有效弥补了传统眼底检查视野局限的不足。同时,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眼底图像,准确判断眼底疾病类型,并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与传统眼底检查相比,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该系统的研发成功,将为我国眼底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该系统已发表在《自然》杂志的子刊《生物通信》上,并正在与多家企业洽谈技术转化事宜,以期早日应用于临床实践。
未来,中山眼科中心将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眼科疾病筛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我国眼科疾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