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性肺动脉高压难以彻底治愈,治疗重点是控制症状及病变持续进展,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支持治疗、肺移植等,分别适用于病情由轻到重的不同阶段。
治疗目标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的在于延缓右心功能衰竭,改善肺的呼吸功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1.避孕:生育期女性患者最好严格避孕。如已经怀孕并计划生育,应在肺血管疾病专科和产科医师的严密随访下进行,剖宫产为分娩时的首选方案。
2.康复和运动训练:体力下降的患者应进行适度运动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耐量、心肺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康复运动需要在有经验的心脏或呼吸病中心接受康复训练,以免在运动时出现明显气短、眩晕、胸痛。
3.预防感染:推荐在秋冬交替季节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4.氧疗:当患者的外周血氧饱和度<91%或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时建议吸氧,以保证血氧饱和度>95%。
药物治疗
1.华法林:具有抗凝功效,可对抗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对于存在肺动脉血栓或心力衰竭体征的患者,在无明显咯血的情况下,可考虑口服华法林等抗凝剂。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有出血风险,日常应监测是否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并严密监测凝血功能。
2.呋塞米、氢氯噻嗪:具有利尿作用,可减少循环血量,达到减轻心脏负担作用,适用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出现失代偿性右心衰竭导致液体潴留、中心静脉压升高、肝脏淤血、腹腔积液和外周水肿时,可改善症状。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导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如患者出现乏力、下肢麻木应警惕,并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注意补充氯化钾缓释片,以防低钾血症。
3.地高辛:地高辛能迅速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心排出量,缓解眩晕等症状,当心衰患者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纳差、双下肢水肿,心输出量低于4L/min,或者心排血指数低于2.5L/(min·m2)是应用地高辛的绝对指征;另外,患者如果存在右心室明显扩张、基础心率大于100次/分、心室率偏快的心房颤动,则也可以使用地高辛。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服用地高辛过量,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应严格控制剂量。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注意补充氯化钾缓释片,以防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诱发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中毒。
4.铁剂:铁缺乏与运动能力下降有关,也可能与高死亡率相关,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铁状态监测,如有铁缺乏应继续寻找病因,并补充铁制剂,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胃痛、腹部不适等。
5.血管扩张药:可以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动脉压力。
(1)钙通道阻滞剂(CCB):主要包括硝苯地平、地尔硫䓬、氨氯地平。适用于急性血管反应试验结果阳性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但仅对10%~15%的患者有效,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水肿、恶心等。
(2)前列环素:依前列醇、伊洛前列素、贝前列素等,另外还有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不仅能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长期应用尚可逆转肺血管重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面部潮红、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
(3)选择型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包括西地那非、达拉非、伐地那非等,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口干、呕吐等。
手术治疗
肺或心肺移植
经积极药物治疗,临床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行肺移植治疗,如同时判断伴有心脏结构或功能出现不可逆损害,可考虑进行心肺联合移植,但费用昂贵,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及合适的供体,临床开展尚存在较大的困难。
心理治疗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应充分考虑并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鼓励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请专科医师进行干预和疏导。
治疗周期
本病需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本病无法治愈,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病变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未进行规范治疗,患者可因严重右心衰竭而死亡。
多长时间复诊?
1.初诊、治疗方案调整时,建议3个月复查1次,以了解制订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2.病情平稳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可每3~6个月复诊1次。
赵士超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吴双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罗杰
住院医师
普通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