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暂无
暂无
陶治平线下门诊排班
具体排班以医院号源信息为准
周一
4/13
周二
4/14
周三
4/15
周四
4/16
周五
4/17
周六
4/18
周日
4/19
上午
下午
晚上
精神科患友问诊

展开更多

精神科推荐地区疾病
精神科推荐医院疾病
精神科科普文章
  • 失眠,常见病症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功能下降、注意功能下降、计划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白天困倦,工作能力下降,在停止工作时容易出现日间嗜睡现象。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不稳定,周围血管收缩扩展障碍;消化系统表现为便秘或腹泻、胃部闷胀;运动系统表现为颈肩部肌肉紧张、头痛和腰痛。情绪控制能力减低,容易生气或者不开心。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现在很多人由于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长期心理紧张,久而久之形成失眠;还有一些人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周围环境发生了改变也会伴随失眠。年龄越大越容易失眠,由于中老年人脏腑功能紊乱,所以更容易失眠。

     

    还记得在我们小时候如果睡不着的话,会听家长跟我们说:我们来数羊吧。其实这种做法起源于英国,英国人认为羊的英文为“sheep”,与sleep谐音,这样能起到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但是这个或许对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效果,同理,睡觉与中文的水饺很像,因此我们中国人习惯在睡觉的时候数水饺。

     

    但是,如果是对于那种神经紧张的人来说,会发现效果并不好,甚至还会越数越睡不着觉,这是因为数数的时候大脑仍然没法放松,还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不仅对这类失眠的人没有帮助,反而还会增加其烦躁的情绪,导致无法入睡。

     

     

    其实,这种睡眠方法的目的是让人们放松心情,然后很自然的进入睡眠状态。但是这样很明显会使人的精神越来越集中,达不到放松的效果,结果就不能更快的入睡。

     

    保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白天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去,我们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半个小时听听音乐放松放松,还可以在睡觉之前喝点牛奶、吃点核桃,这样对睡眠有帮助的东西。还有不要过分的关注睡眠,有时候越对一件事苦恼,就越会加重这件事的严重程度。

     

    由于一些其他疾病导致的失眠在用药物调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的免疫力,保持一颗平常心,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要着急,要慢慢调理。

  • 喜欢11点之后睡觉的人,可能并不是因为作,而是因为他是典型的“夜型”人。

     

    成年人中,典型的夜型人占到了26.4%。


    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更为偏爱的睡眠时间。


    目前科学已经验证了,人类的睡眠类型分为“晨型”和“夜型”,并且先天基因的影响因素占到了54%,自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刻在身体里了。


    通常在夜间9点至10点左右,人类体内促进睡眠的褪黑激素水平升高,就要准备睡觉了。


    但夜型人要在凌晨2点到3点才出现这一变化,导致他们会比正常人晚几个小时出现困意。


    在?为什么不睡觉?▼


    11点以后睡,只要时间睡够,作息规律,就不算熬夜,可怕的是凌晨2点躺下后,才记起,第二天还要上班!!!

     

    我们应该睡多久?


    最佳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多久呢?


    答案并不是8小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SF)给到的睡眠时间建议,这是多学科专家小组基于现有的睡眠相关的研究,总结的专家共识。

     

    图说: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时间


    对于18-25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每天应该睡够7-9小时,算算时间,你睡够了吗?

     

    睡着了还觉得自己醒着


    调查发现超过3亿中国人患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睡眠是摆脱对世界的牵挂,而失眠是对活着和还将继续活下去的恐惧。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针对90后进行了一项睡眠指数调查,33.3%的90后在烦躁睡眠中挣扎,还有29.6%的90后陷入睡眠苦涩区。


    好在我们90后老叔叔老阿姨们还能苦中作乐。

     

    图说:中国医师协会将睡眠情况被分为:不眠、烦躁睡眠、苦涩睡眠、舒适睡眠和甜美睡眠五个等级


    生活真的很难,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和生物钟作斗争。


    作为一个经常996的上班族,因为和社会时间不同步,夜型人会很辛苦。

     

    如果你经常加班,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调整生物钟。


    白天补觉容易受干扰,据估算:和白天工作的人相比,夜间工作的人平均要减少3-4小时的睡眠


    除了996,还有一种工作制度叫“倒班”,就是在正常8小时以外有排班的工作制度,例如很多医务工作者就经常需要倒班。


    倒班工作,其实是人体跟生物钟的激烈斗争。


    晚上,生物钟释放“该睡了”的信号,可是你必须醒着。

     

    白天,生物钟释放“该醒了”的信号,可这时候你却不得不去补觉。


    无论是熬夜还是倒班,都违背了生物钟的正常节律。

     


    有25%-30%的倒班工作人员会出现工作睡眠障碍(SWSD)。


    常会出现:失眠、嗜睡、频繁入睡、烦躁睡眠等症状。


    我们太需要好好睡一觉,摆脱这种现状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睡眠?


    浅睡眠占据了我们55%的睡眠时间,但对解除疲劳作用甚微。


    深度睡眠虽然只占了我们整个睡眠时间的25%,却是我们的黄金睡眠阶段。


    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马修·沃克发现,深度睡眠可以通过重组大脑的连接,在一夜之间减少焦虑。
    深度睡眠是一种天然的、非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方法。


    “睡觉大过天”这句话是对的,能不能睡好睡饱,对一个人的幸福感至关重要,天大的事,不如睡一觉再说。

     

    图片仅为娱乐▼


    如果已经深刻感受到睡眠紊乱的困扰,怎样才能改变,获得稳定的深睡眠呢?


    虽然睡眠类型和基因有关,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后天因素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


    若是因为工作需要,生活作息规律还是可以后天慢慢调整的。


    1. 褪黑素治疗

    褪黑素能帮助我们调整生物钟。不过前提是服用的剂量一定要正确,才能让它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因此,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确认褪黑素最佳服用剂量。


    2. 规律作息

    人体内的生物钟,一旦慢慢形成了规律,就会好像一张作息表一样,自动去执行每个时间点该执行的“任务”。


    一旦你定下作息时间表,就要坚持下去,哪怕是周末也要坚持定好的作息时间。


    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循序渐进地改变作息时间,这样计划才更有可能完成。


    举个例子,如果你之前一直都在11点睡觉,现在决定将时间调整到10点,那么先不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试着头几晚在10点45上床休息,之后调整为10点30,然后是10点15分,最后是10点。


    3. 运动治疗

    有氧运动可增大身体温差,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最推荐的锻炼时间是在早晨和下午。

    早晨暴露在自然光下,无论你是否在锻炼,都可以改善睡眠紊乱的情况。


    试着每周安排3-4次持续2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走路上下班、遛狗、慢跑、骑自行,都可以。

     


    4. 找医生咨询

    每天我们醒来并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赶个早高峰。


    开启忙忙忙忙忙忙忙……的生活,只有躺在床上的那段时间,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


    不熬个夜,有时候还真觉得有点对不住易老年华。


    工作不易,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够有自己的生活。


    祝大家今晚睡个好觉~

     

    作者 | 孙芸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根据中国睡眠协会最新的调查结果:中国有3亿人患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如睡不着、早醒、睡眠时间短、多梦等。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医学上将病程小于4周的睡眠障碍称为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的睡眠障碍称为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称为慢性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其中与精神因素关系最为密切,此外,环境因素、躯体因素、工作、生活等也是其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能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要特点。

     

    失眠非小事,硬抗要不得。

     

    失眠病人常常伴随醒后不能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使生活和社交出现障碍。失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学习、工作能力下降。

     

    失眠还会伴发多种躯体和精神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焦虑以及抑郁症等。

     

    此外,失眠更是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重要表现,而失眠又往往加重疾病,从而导致陷入失眠-抑郁-焦虑的恶性循环中。因而,在临床上,合理治疗失眠具有重要意义。

     

     

    失眠属于祖国医学“不寐”的范畴,中医认为,失眠即为“不寐”,又称为“目不暝”、“目不眠”、“不得卧”等。古代诸多医家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详尽的描述。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 ,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虽然失眠的病因很多,但其主要的病机还是与心脾肾和阴血的亏失有关。

     

    研究人员曾经对60例中老年失眠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将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口服安神补脑液,两组均以15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两组总有效率具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证实,安神补脑液能够明显改善失眠者的睡眠质量。

     

     

    服药期间要牢记这几个注意事项:

     

    1、该药在服药期间应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同时要保持乐观情绪,切忌生气恼怒;

     

    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使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过敏体质者应慎重服用。失眠严重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 有天诊室来了一位老人说他感觉身体哪里都不舒服。据子女描述,老人之前很爱干净,出门穿衣打扮也很讲究,可是今年子女过年回家发现老人好像变了一个人,头发乱糟糟,家里也不收拾,去了几家医院都查不出什么病。

     

    此时,我怀疑这位老人可能是精神方面出了问题。于是我问:“他老伴呢?”果然,子女说母亲一年前去世了。不用说,儿女肯定也不经常回家,我建议他去心理门诊看看。

     

    最终结果出来了,原来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出现和大脑神经退行性变速度加快有关,年龄增长是让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当然,平时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也会让老年痴呆症更容易出现,要做好预防措施。

     

     

    其实临床上像这样的病人很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心理问题严重时就会诱发一些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被确诊老年痴呆。

     

    患有老年痴呆的人,不仅自己的身心会受到伤害,而且会给整个家庭都带来严重的打击,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了解导致人们患上老年痴呆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老年人患上这种疾病。

     

    那么,对于患老年痴呆的原因,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是由于年龄原因和一些疾病原因造成的,但我今天想说的是,日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是诱发老年痴呆非常重要的原因,希望子女们别再忽视了。

     

     

    专家强调:老年人长期一个人生活,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很多老人由于长期自己一人生活,没人陪伴,没人说话,孤独情绪便油然而生。这种生活状态一旦持续太久,老人就会不自觉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常常出现一些幻想。

     

    长时间一个人独处,而且有不良的心态,负面的情绪出现,都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症患病率高。因为负面情绪的产生会增加心理压力,不只是加速身体衰老,诱发心理疾病,还会让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增高。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虑、忧郁情绪,睡眠障碍以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严重时还会造成老年痴呆。

     

    因此,建议大家不管工作再忙,都要抽时间关注老人心理健康状况。

     

     

    那日常生活中,子女做哪些事情对老年人的心里状况有帮助呢?

     

    1、多给家里的老人打电话,询问近期生活状况。


    2、教会老人使用手机,定时让孩子和老人通视频,带给老人喜悦和欢乐。


    3、过节时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

     

    4、和老人一起去户外活动。


    5、带老人去你们以前经常去的地方,和老人一起回忆往事的美好。


    6、耐心听老人的唠叨,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关爱老人心理健康,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提起早起,朗朗上口的莫过于东晋军事家祖逖的「闻鸡起舞」,近代童蒙必读课本《朱子家训》的开篇词「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曾国藩家书的「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

     

    诚然,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早起与勤奋息息相关,加之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早起,且常常有研究表示,早起不仅精神饱满,还可以降低抑郁风险,预防慢病。

     

    图片来源:网络

     

    但万物皆有法,倘若一刀切,让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早起早睡,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有些晚睡党发现,强迫早起,势必要缩短睡眠时间,不仅精神萎顿、胸闷气短,一天都很疲惫,难以集中精力做事。

     

    早起,还是睡饱,这是个问题。

     

    什么时候适合入睡?

     

    当我们人体生物钟处于最低迷状态的时候,这个时候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情绪低落,有利于人体转入慢波睡眠,进入到甜美的梦乡,也就是有睡意的时候。入睡时间不可强求,起床时间也不可强求。

     

    与此同时,睡眠时间也不是一刀切,每天睡多少小时合适,要看睡眠质量,评价睡眠的质量有3要素: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经常运动的人不知道睡眠与运动伤害的关联。预防跑步受伤,除了跑前热身、交叉训练以及力量训练等,睡眠充足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科学与医学杂志》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不超过7小时可能会增加运动者的受伤风险。对于经常运动,特别是有跑步习惯的人而言,充足的睡眠与训练和营养同样重要。

     

    早起带来的好处远不及睡眠不够的坏处。要早起就要早睡,否则长期缺乏睡眠反而影响身体。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睡饱,不用强行早起。

     

    晚睡晚起可以吗?

     

    睡眠偏好多样性是由基因决定的:有的人习惯八九点就睡,有的人习惯十一点才上床,有的人不睡够9小时起不来,有的人睡够7小时就醒了……

     

    在心理学领域,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属性,叫做生理时钟。

     

    生理时钟决定了一天的不同阶段内,精力状态的波动起伏。生理时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睡眠偏好。研究结果,至少存在三种偏好类型:

     

     

    对于经常晚睡晚起的人而言,如果实在难以适应早睡早起,也不用太勉强自己,把作息习惯固定下来,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对我们的身体伤害最大的是没有规律的、混乱的作息习惯。

     

    「晚睡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白天一定要做好补觉工作,中午适当午睡,30~60分钟的午睡就显得弥足珍贵。

     

    睡眠是不可以储存的,补觉要适度,如果白天连续睡十几个小时,不仅可能越睡越困,也可能导致晚上睡不着,造成恶性循环。

     

    还有一些晚睡族,不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是一种坏习惯,这就是「晚睡强迫症」,准确地说,并不是一个规范的病理学名称。

     

    晚睡强迫症的本质是一种拖延症,这种强迫性晚睡与失眠有本质区别,失眠是想睡睡不着,强迫性晚睡则是逼着自己保持清醒。

     

    图片来源:soogif

     

    这部分人群由于压力太大,晚上更容易处于焦虑和担心的情绪中,要么是磨磨蹭蹭找杂事做,以此放松心情,逃避责任。要么是太闲、太空虚,生活缺少规划和目标。

     

    这就要增加自律,合理安排时间,多做运动,让精神放松,从而改变这种不良的睡眠习惯。

     

    训练自己成为「早起党」

     

    当然,为了适应和完成正常的工作,睡眠习惯是可以调整的。

     

    美国演讲家、培训师杰夫·桑德斯写过《早起魔法》,他在书中强调:不是要求我们必须五点起床,而是说要找到适合我们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去调解,利用对于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就可以。

     

    比如实现早起计划,要分三步走:

     

     

    总之,对于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而言,睡眠规律无疑是一种掌控力。

     

    无论你是早睡早起的「早鸟族」,还是晚睡晚起的「晚睡党」,都要学会把生命节奏与时间安排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让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清晰,生活由此变得不同凡响。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是科技还是经济,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发展的背后是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所以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有不少人都患上了抑郁症。随着这种疾病的不断科普,我们知道这是属于精神范畴内的一种疾病。

     

     

    虽然很多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但是我们仍然无法确切地得知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根据医学临床统计出来的数据,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为百分之二十五,足足是男性发病概率的两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生理因素

     

    男性天生坚毅,而女性较为敏感柔弱。但是造物者却将生儿育女的重担放在了女性娇弱的肩上。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会迅速增多,所以这个时期她们的内心是平和而安宁的。

     

    但是生产之后,雌激素水平会呈断崖式地下降。再加上照顾婴儿的劳累,升级做新手妈妈的不适应,都会让她们陷入抑郁之中。这个时候,要是家人没有注意到她们的精神变化,只会进一步刺激病情发展。


    环境因素

     

    女性本身的压力很大 ,不仅需要在工作的时候和男性们一较高下,回到家的时候,还要料理家务,监督孩子学习。

     

    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一样都不得推卸。长期生活在这样高压的环境里,女性们容易精神紧张,从而出现焦虑的情绪。

     

    这个时候要是再不引起重视,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压倒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的女性有抑郁症的倾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以平常心来对待她们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她们每天都深陷在自责和自卑的漩涡中。她们努力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异常。如果我们已经悄悄察觉她们的病情,一定不要大惊小怪地当面求证。

     

    更不要时时刻刻地想去开导她们。我们应该抱着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她们。抑郁症虽然属于精神范畴,但是她们不是疯子。


    默默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

     

    人生短短几十年,谁不想活得安宁而温暖。但是肩上的责任,只能让我们披甲上阵。患抑郁症的女性就是因为担负了太多的责任,而忽视了对自己的疼爱。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种女性,就让我们默默给予她们更多的爱。当她们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水,或者是简单的几句问候,就可以帮助她们缓解一些压力。当她们需要倾诉的时候,我们只要静静聆听就好了。


    虽然现在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但是我们也不必谈抑郁症色变。只要我们每天坚持去锻炼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并且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吃药,一定可以慢慢地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 一、抑郁症的特点


    1、早晨重,晚上轻

     

    典型的抑郁心境会有晨重晚轻的特点,即在早晨情绪低落,傍晚有所减轻。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径或者增加,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等。

     

     

    2、中国抑郁症患者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章状并不明显,突出的会是身体的各种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想者常常会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3、女性抑郁症的比例更高

     

    有一个惊人的数据:全世界女性中、大约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最新统计。而且相对于男性、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更大、这似界跟女性更重视情感体验、情绪长期滞留某一状态有关。

     

     

    二、荣格认为:抑郁症有五大症状


    很早以前、荣格就将部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他认为、郎临床状主要表现以下这些方面

     

    1、情绪症状

     

    荣格在研究中发现、情猜状是一个人患上部底后最普遍也最显者的状。出现这种状后、想者就会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绝望、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对平里的爱好也打不起精神、甚至会对所有东西都表丧失兴趣。试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果让患者自己描述这种感受、他们会用“孤单“倒霉”“”无助”“悲哀”“缺少色彩”进行表述。

     

    2、认知症状

     

    通常,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评价非常低,经常莫名其妙地贬低自己,感觉自己对不起别人,产生深深的自责感,他们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是社会的废物和寄生虫。他们常夸大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身的优点,把过去的一般性缺点,夸大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甚至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在生活工作中,一旦出现不顺,他们就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甚至某些重度抑郁症患者会认为他们应该为不公正的事情负责,并愿意接受“惩罚”。

      

    3、躯体症状

     

    荣格通过研究发现,躯体症状是隐藏得最深的,主要表现为精力丧失、懒于工作、懒于家务等。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一切心理和生理的快感都会迅速消失。比如,平时对美食感兴趣的人,再好的美味佳肴也不能勾起他的胃口;热爱音乐的人,再动听的旋律也不能打动他的心。此外,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令人担忧,入睡困难、经常性的失眠多梦等都在侵蚀他的生活。

     

    4、动机症状

     

    主要表现在患者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头脑迟纯、言语行动缓慢、语调低沉都是最明显的表现。严重时,个体不动、不食、不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患者有自系的念头。对于正常人来说,早晨起床,按时工作或者上学,在工作、学习中快乐,并等力实梦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对于抑症者来,这些是非常困的事情。他们会每天衣衫凌乱地坐在沙发上头物、言少语,甚至终日茶饭不思,即使做出动作,也是迟缓的。

     

    5、代偿症状

     

    这种症状的表现之一就是患者疯狂工作,加班加点,用工作转移注意力,借以缓解抑郁的痛苦。还有一种表现是,患者故意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强颜欢笑,止家人和朋友认为他的抑郁症已经好转。其实,这只是患者为了减径家人和朋友的担忧想出的对策,其动机或许是为了麻痹家人和朋友,以便自杀。

     

    三、抑郁症的病因


    1、“不愉快”不是根本所在,应对方式才是关键

     

    抑郁更是应变不当的不良结果。当心境刚开始低落时,“不愉快”并不是造成伤害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对这种“不愉快”的方式才是根本所在、那些我们习惯性用来摆脱困境的方法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解脱、反而会成为困住我们的牢。

     

    2、太把它当回事,要适当“忽视”它

     

    换句话说,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所有刻意摆脱抑郁的方法都是行不通的、那只能是自掘坟墓。比如、在凌晨3点对自己进行强迫性反省,苛责自己“软弱”,这些会像一台精神搅碎机、把个体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渊。任何一个在无眠之夜银转反侧过的人,或者曾经抛开一切专心反省的人、都明白这种努力是多么无效。但是、我们同样也明白自己是多么容易陷入这种习惯性思维当中、所以、对于抑郁、“正视”它反不如适当地“忽视”它。

      

    四、如何应对抑郁症


    上面说了这么多抑郁的症状和病因、那么该如何应对抑度郁定这个“地狱恶魔”呢?

     

    1、制订行动计划

     

    由于抑郁症大多是因为惰性而产生的,因此行动就是它的“克星”。荣格认为,如果缺少行动,整日无所事事,精神上就会空虚,进而加重抑郁症的症状,为此需要用行动充实自己。比如,忠者应该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只有感觉到有事情可做,精神才不会空虚,而抑郁症症状也会有所好转。

     

    2、以利他主义精神给予别人帮助

     

    荣格认为,树立患者的利他主义精神对于治疗抑郁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患者告诉自已“我要尽量帮助别人,我是有价值的人,别人得到我的帮助会心情舒畅”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仅可以贏得别人由衷的赞赏,还能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最终抑郁会被人际交往治愈。

     

    3、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

     

    很多医学家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高度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比如,通过慢跑、游泳、步行等方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力,当其精神压力松弛后,便可以以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而精神的压力也可以随之消退。

     

    4、多安排一些可以让心情变好的事情

     

    也就是说,将愉悦身心、积极向上的活动列入日程中。比如,和朋友欣赏节奏欢快的电影、听动听的音乐、接触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参加一些聚餐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抑郁,从而缓解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说到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老年痴呆,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二者其实是同一种病,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为老年痴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疾病也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呢?其实,不想与老年痴呆打交道,需做好这3个方面的预防工作,早知早受益。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老年痴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所谓老年痴呆,就是人的脑组织退化,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一种表现。所以,可以理解为脑组织受到了营养、能量供给障碍的影响,所以慢慢出现累积性病变,最终导致这种疾病出现。其次,食物对老年痴呆有怎样的影响?

     

    大家需要重视,三类食物可以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比如太甜的食物、太油腻的食物,以及太咸的食物,这3类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血管影响非常大,既可以导致血管狭窄,又可以诱发血管堵塞、破裂,所以平时饮食要注意管理,远离这3类食物,其实就是在呵护自己的脑血管健康。最后,吃东西要注意量,即使东西不油腻、不甜、不咸,大家也要注意了,饭吃七分饱,是对身体最好的呵护。

     

     

    老年痴呆,说到底是脑组织的运行速度减慢了,所以大家记得每天坚持做3个动作。一是要注意适度的锻炼,给自己的身体释放多余的能量、热量,避免这些物质在身体内积聚,从而给血管带来负担;

     

    二是要注意用脑,经常用脑,其实也是在给大脑做运动,因为脑组织不停地运转,脑组织退化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最终出现老年痴呆的几率也就会大大降低;

     

    三是要注意自己的心态,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心态很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疾病。所以,每天这些动作,你都必须做到位。

     

    除了饮食、运动,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需要做到这些管理。首先,养成规律的作息,特别是睡眠一定要充分,不要占用自己的睡眠时间,让大脑有充足的时间休息,这是减少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到了一定年纪,血管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更应该注意相关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最后,建议大家远离不良的嗜好,比如吸烟、喝酒,这些行为对健康非常不利,同样对老年痴呆也有负面影响。所以,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也是在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加分。

  • 真真的女儿从半岁就由奶奶开始带,由于真真夫妻俩都在外地打工,很少时间陪孩子。而孩子的奶奶可能年龄大了,很少和孩子沟通,也不经常带孩子和外界人打交道。每次真真回家看孩子,也只是短暂的住一天,加上孩子还很小,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可是等到孩子2岁的时候,真真发现孩子和同龄人不一样,不但反应慢,而且在喊孩子名字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回应。夫妻俩赶忙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经过一些列的排查,医生告知孩子是社会适应能力差。

     

     

     

    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呢?

     

    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从广义上讲,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出生后,由自然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所有经过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习的能力。

     

    左启华认为“儿童适应能力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有效性”,如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且这种能力的大小和智商并不成正比。它不仅影响儿童期的学业,甚至是医生健康幸福、未来事业。


    0-6岁是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家庭是影响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有哪些因素?

     

    ●母子依恋关系

     

    孩子在婴儿时期,对所处的环境的安全感和对人的信赖感非常重要。孩子在出生的前几个月或前几年里都能感受到他们多出的环境是安全舒适的,还是痛过、由于的。通过父母的情感和自己需求是否立即满足,慢慢地培养对父母的基本信任感,随着年龄增大,再逐渐培养对社会人的信任感,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育儿内容。

     

     

     

    如果孩子表现不信任感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其中根源很可能源于婴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的疏忽造成的。如果父母对婴儿有排斥、漫不经心等,孩子就可能把世界看成是一个缺乏爱、温暖、不安全的环境。

     

    当婴儿和母亲接触时,如有微小、拥抱、亲吻、发生、凝视等行为,当被称之为亲子依恋标志。

     

    孩子和父母关系一般分为四种:独立型、依恋型、焦虑回避型、情绪矛盾型。后两者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两种亲子关系容易导致孩子将来对人无法建立基本信任感、最终影响社会性的发展。


    ●父亲对陪伴

     

    父亲是除了母亲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由于社会分工和文化的影响,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但是父亲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父亲作为男孩的道德传输者的重要性。相关研究发现,没有父亲家庭的男孩比有父亲家庭的男孩社会综合评分要低。


    因为孩子和母亲的关系主要建立在抚养和情感上;孩子和父亲关系更多建立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在受挫、委屈时,经常会找母亲寻求安慰,而当自己想玩时,就更多愿意找父亲陪伴。

     

    父亲和孩子的游戏不但能帮助孩子脱离母亲依恋,变得更加独立,更能诱发孩子对外界世界的好奇心,从探索中获取信心和勇气。


    ●祖父母的陪伴

     

    现在中国家庭中,很多是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抚养过程,虽然祖父母的参与孩子父母轻松很多,但是祖父母参与孩子养育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便。

     

    积极面: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中,使家庭环境更加温暖、安全。同时对孩子摆脱母亲依恋起着积极作用。

     

    消极面:由于父母和祖父母对孙辈的养育目标、方式、态度不同,祖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安全,对于教育没有父母那么明确,往往容易溺爱娇惯孩子。所以祖父母和父母容易产生矛盾。


    作为父母一定要时刻牢记培养儿童的目标是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父母要十分注意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发展。基本宗旨是: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安全、健康和积极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 很多朋友在身体抱恙或大病初愈的时候,才想起跑步这颗“救命稻草”,而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却比较抵触跑步。社会飞速发展,让现代人每天背负着更多的生活压力,相比于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跑步,大多数人更愿意躺在家里好好休息。

     

     

    但是,跑步对身体的好处是无限的,放弃跑步,其实也是放弃了让健康状况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虽然我们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觉得体质增强的效果不明显,但运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只有跨过了重重阻碍,才能收获更多的意外之喜!

     

    长期有跑步习惯的人,心肺功能也会有所增强,比起普通人,他们的心脏功能更全面,肺活量更大,面对疾病的侵扰时,机体的防御能力更强。

     

    坚持跑步与不跑步的人,有什么区别?

     

    其实很多人不愿跑步锻炼身体的原因,就是觉得跑步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都太多了,而收获的效益却不明显。确实,如果想要通过跑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是不太现实的,但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坚持跑步,比躺在床上玩手机,对身体有意义得多。

     

     

    一般来说,坚持跑步的人和不运动的人,在两三年后差距就比较明显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肺功能更强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也就是说,我们的肺脏一直在工作,而心脏也在不停地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功能也会有所退化,主要表现在呼吸异常、器官缺氧、胸闷气短、心跳过快、血压飙升等方面。而有跑步习惯的人,他们一直在锻炼自己的心肺功能,代谢能力较高,肺活量较大,相比于不锻炼的人,心肺功能更强。


    大脑更年轻

     

    中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老年痴呆,没有什么比忘记自己的家人、老伴更痛苦的事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也会慢慢萎缩、退化,记忆力、反应力、创造力、理解力都有所下降。但长期坚持跑步的人,他们的代谢能力较好,体内垃圾少,血液循环顺畅,大脑所受到的滋养更多,衰老迹象并不明显。

     

    心胸更开阔

     

    相信很多朋友都常常为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烦恼,其实一个人的心情,除了受外界的事物支配以外,也受我们体内内啡肽的影响。而这种能让人感到快乐的物质,是在我们跑步的时候大脑自动分泌的,所以说坚持跑步的人,更容易获得愉悦的心情。如果你总是为一些小事忧愁、压力太大的话,不妨出门跑跑步。


    一直以来,我们都小看了跑步的好处,其实坚持跑步这个习惯,给我们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除了生理上的影响之外,喜欢跑步的人,还会收获以下好处:

     

    收获友情

     

    虽然很多人在跑步的时候,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跑,但有时候,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跑步伙伴,比单纯的跑步更重要。在跑步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为了一件运动装备而窃喜,为了相似的感受而攀谈,这不仅让我们有了更多与人沟通的机会,也会让跑步这个有些枯燥的项目,变得更有吸引力。


    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很多人都常常被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压力击溃,平衡不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既想要面包,又想要放松一刻。其实在我们跑步的时候,大脑是在高速运转的,我们的脑子里想的不止是跑步,还会思考更多的事情。而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的专注度更高,注意力更集中,这个时候能更好地做出一些平时无法抉择的决定。

     

    均衡饮食和营养

     

    其实有跑步习惯的人,他们比普通人更重视饮食的营养均衡,因为跑步就是一个为身体健康而努力的过程,如果不控制饮食,大吃大喝的话,那跑半年、五年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在均衡饮食上,挑选适合自己的食物,更愿意吃那些味道可能一般,却对身体有益的“健康食物”,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锻炼的效果。


    总结: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长期跑步可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只要你开始行动,无论是跑三天,还是半个月,甚至是五年、十年,都比不做出任何努力更有用。坚持下来,其实你会发现,本来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竟然就这么轻松完成了,过程也让人感到愉悦,这种“好事”,谁会拒绝呢?

  • 精神科推荐医生
    张家瑞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家瑞:https://cont.jd.com/doctor/251710884911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1万
    立即咨询
    钟华清
    三级甲等可开方
    钟华清:https://cont.jd.com/doctor/252310893741
    副主任医师
    擅长: 1、儿童及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2、妇女围产期精神问题和用药指导;3、各类人群失眠障碍、头痛、抑郁焦虑等身心疾病。
    擅长: 1、儿童及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2、妇女围产期精神问题和用药指导;3、各类人群失眠障碍、头痛、抑郁焦虑等身心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035
    立即咨询
    陈旭东
    三级甲等可开方
    陈旭东:https://cont.jd.com/doctor/262311027341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厌学、游戏成瘾及失眠等的诊治与心理咨询及治疗。
    擅长: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厌学、游戏成瘾及失眠等的诊治与心理咨询及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48
    立即咨询
    彭雪梅
    三级甲等可开方
    彭雪梅:https://cont.jd.com/doctor/25151088048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青少年厌学、网络成瘾等问题的咨询。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青少年厌学、网络成瘾等问题的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384
    立即咨询
    李培福
    三级甲等可开方
    李培福:https://cont.jd.com/doctor/274311269405
    主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929
    立即咨询
    宋晋
    三级甲等可开方
    宋晋:https://cont.jd.com/doctor/251110870433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睡眠障碍和心身疾病。
    擅长: 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睡眠障碍和心身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6114
    立即咨询
    高学正
    三级甲等可开方
    高学正:https://cont.jd.com/doctor/250810838960
    主治医师
    擅长: 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同性恋、新冠后遗症、长新冠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擅长: 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同性恋、新冠后遗症、长新冠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2万
    立即咨询
    林培珺
    三级甲等可开方
    林培珺:https://cont.jd.com/doctor/25151088165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精神科常见疾病全病程治疗。如: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等
    擅长: 精神科常见疾病全病程治疗。如: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等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911
    立即咨询
    郑雅格
    三级甲等可开方
    郑雅格:https://cont.jd.com/doctor/391613842058
    主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孤独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孤独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417
    立即咨询
    肖攀攀
    三级甲等可开方
    肖攀攀:https://cont.jd.com/doctor/249510787900
    主任医师
    擅长: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失眠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强迫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擅长: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失眠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强迫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4678
    立即咨询
    朱倩芸
    三级甲等可开方
    朱倩芸:https://cont.jd.com/doctor/400313920808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焦虑障碍、抑郁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诊疗。
    擅长: 焦虑障碍、抑郁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诊疗。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85
    立即咨询
    刘立恒
    三级甲等可开方
    刘立恒:https://cont.jd.com/doctor/272111231640
    主治医师
    擅长: 睡眠障碍,双相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擅长: 睡眠障碍,双相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2795
    立即咨询
    谢彬
    三级甲等可开方
    谢彬:https://cont.jd.com/doctor/258110981653
    副主任医师
    擅长: 针灸结合中、西药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疾病。
    擅长: 针灸结合中、西药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191
    立即咨询
    高作惠
    三级甲等可开方
    高作惠:https://cont.jd.com/doctor/34161260762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精神科常见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
    擅长: 精神科常见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421
    立即咨询
    陈晓东
    三级甲等可开方
    陈晓东:https://cont.jd.com/doctor/249910811270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情感障碍(包括产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等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擅长: 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情感障碍(包括产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等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好评率:98%
    接诊人数:347
    立即咨询
    王力芳
    三级甲等可开方
    王力芳:https://cont.jd.com/doctor/259010979308
    主治医师
    擅长: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擅长: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736
    立即咨询
    常宪鲁
    三级甲等可开方
    常宪鲁:https://cont.jd.com/doctor/292911775318
    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强迫症、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各种神经症、老年期精神障碍、痴呆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颇有心得。擅长对焦虑症、抑郁症、青少年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心理咨询。
    擅长: 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强迫症、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各种神经症、老年期精神障碍、痴呆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颇有心得。擅长对焦虑症、抑郁症、青少年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心理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7899
    立即咨询
    斯亮
    三级甲等可开方
    斯亮:https://cont.jd.com/doctor/279211379640
    主治医师
    擅长: 精神疾病治疗、心境障碍、躯体疾病相关精神障碍
    擅长: 精神疾病治疗、心境障碍、躯体疾病相关精神障碍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816
    立即咨询
    李卫晖
    三级甲等可开方
    李卫晖:https://cont.jd.com/doctor/265711094468
    主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焦虑障碍,应激障碍,睡眠障碍,
    擅长: 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焦虑障碍,应激障碍,睡眠障碍,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757
    立即咨询
    叶萌
    三级甲等可开方
    叶萌:https://cont.jd.com/doctor/27911138881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各类精神障碍以及失眠、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擅长: 各类精神障碍以及失眠、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4106
    立即咨询
    陈绘景
    三级甲等可开方
    陈绘景:https://cont.jd.com/doctor/269211198849
    主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物质滥用等精神疾病的诊疗
    擅长: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物质滥用等精神疾病的诊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0w+
    立即咨询
    王慧
    三级甲等可开方
    王慧:https://cont.jd.com/doctor/372413718551
    主治医师
    擅长: 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药物、心理及物理治疗,心理咨询
    擅长: 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药物、心理及物理治疗,心理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21
    立即咨询
    黄慧
    三级甲等可开方
    黄慧:https://cont.jd.com/doctor/251510864888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及相关障碍,物质及行为成瘾等。
    擅长: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及相关障碍,物质及行为成瘾等。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842
    立即咨询
    张卫华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卫华:https://cont.jd.com/doctor/25001082325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擅长: 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952
    立即咨询
    杨海波
    三级甲等可开方
    杨海波:https://cont.jd.com/doctor/251510870122
    主任医师
    擅长: 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器质性精神障碍,强迫、痴呆等的诊治、康复
    擅长: 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器质性精神障碍,强迫、痴呆等的诊治、康复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359
    立即咨询
    谢琴
    三级甲等可开方
    谢琴:https://cont.jd.com/doctor/279611393608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治疗,心理治疗
    擅长: 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治疗,心理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378
    立即咨询
    管丽丽
    三级甲等可开方
    管丽丽:https://cont.jd.com/doctor/250010822047
    主治医师
    擅长: 常见精神障碍诊断治疗与早期预防 线下门诊时间:周三上午(成人普通),周三下午(双相障碍专业门诊)
    擅长: 常见精神障碍诊断治疗与早期预防 线下门诊时间:周三上午(成人普通),周三下午(双相障碍专业门诊)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923
    立即咨询
    黄慧腾
    三级甲等可开方
    黄慧腾:https://cont.jd.com/doctor/387513813610
    主治医师
    擅长: 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 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53
    立即咨询
    佘生林
    三级甲等可开方
    佘生林:https://cont.jd.com/doctor/250010813177
    主任医师
    擅长: 成人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孕产妇精神心理障碍咨询与诊疗、失眠症、疼痛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创伤 以及青少年期情绪和问题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精神疾病管理与康复工作。
    擅长: 成人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孕产妇精神心理障碍咨询与诊疗、失眠症、疼痛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创伤 以及青少年期情绪和问题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精神疾病管理与康复工作。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271
    立即咨询
    马俊华
    三级甲等可开方
    马俊华:https://cont.jd.com/doctor/279211398431
    主治医师
    擅长: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物质依赖,女性心理健康,睡眠障碍,
    擅长: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物质依赖,女性心理健康,睡眠障碍,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7.4万
    立即咨询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陶治平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秦有
    陶治平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