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简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治疗高血压的民间五个偏方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许多民间偏方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调理和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民间偏方,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一、海带根:清热利水,祛脂降压 海带根晒干粉碎后,每次服用6-12克,每日1-2次,温水送服。海带根具有清热利水、祛脂降压的作用,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食用。 二、玉米须:降压,利水 将玉米须60克晒干,洗净加水煎煮,每日饮3次。玉米须具有降压、利水的功效,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 三、山楂:降血压,平肝 鲜山楂10枚,白糖30克。将山楂捣碎加糖煎煮至烂,吃山楂饮汤,每日1次。或山楂树叶10克,水煎代茶饮。山楂具有降血压、平肝的作用,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 四、芹菜:降血压,平肝、镇静 芹菜500克(切段)、苦瓜60克(片),二者同煮汤饮。或芹菜200克洗净,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用纱布绞汁,用砂糖调服,每日2次。芹菜具有降血压、平肝、镇静、解痉、止胃吐、利尿等功效,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 五、醋泡花生:清热、降血压 生花生,精醋适量,倒醋浸泡7天,早晚各10粒,待血压降后可隔日服用。醋泡花生具有清热、降血压的作用,对保护毛细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作用。 除了以上偏方,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结合民间偏方和日常保养,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健康守护者

18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八种便宜又常见的清油脂食物

冬季来临,人们为了抵御寒冷,往往会增加荤腥油腻食物的摄入,导致油脂摄入过多,引发健康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清除体内多余的油脂,以下为您推荐八种便宜又常见的清油脂食物。 1. 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降脂作用。研究发现,每天喝3杯绿茶,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2. 燕麦 燕麦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和植物蛋白,可以减缓消化速度,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减少脂肪摄入。燕麦中的亚油酸和皂甙素等成分,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3. 玉米 玉米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E和硒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印第安人长期以玉米为主食,很少患高血压和冠心病。 4. 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很好的降脂和通便作用。早上空腹吃苹果,可以有效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达到减肥的效果。 5. 豆腐 豆腐是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同时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和异黄酮,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血脂等多种作用。豆腐中的卵磷脂还能帮助分解体内多余的脂肪。 6. 鱼类 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脂、抗炎、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特别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等,含有较多的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7. 菜花 菜花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菜花中的硫代葡萄糖苷等活性物质,还能帮助预防癌症。 8. 花生 花生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降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作用。花生中的植物固醇和谷固醇等成分,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医疗故事汇

1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腿静脉炎的症状是什么

腿部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下肢深静脉炎和下肢浅静脉炎。 下肢深静脉炎主要发生在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等深静脉,表现为腿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凹陷性水肿等症状。 下肢浅静脉炎主要发生在下肢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表现为局部带状肿胀、硬化,伴有烧灼感和疼痛,皮肤轻度凹陷水肿。 腿部静脉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管超声和凝血功能检查。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选择抗凝、溶栓、手术治疗等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穿着合适的鞋袜等。 一旦发现腿部静脉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以下是一些与腿部静脉炎相关的医疗机构和科室: 医院名称:XX医院 科室名称:血管外科 科室名称:内分泌科 科室名称:风湿免疫科 科室名称:康复科

运动与健康

18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亟待更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ACS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然而,我国目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亟需进行更新。 根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心脏病死亡率位列死亡原因第三位。每15秒钟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急性冠脉综合征只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冰山一角”,但我国仅有1%的医院配备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治疗设施。 对于有严重心脏病发作的病人,医生通常使用纤溶剂、肝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来溶解阻塞冠状动脉的血凝块,以减少与此事件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即使在这些治疗后,仍有20%—25%病人的动脉仍然阻塞,使他们继续处在死亡的威胁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加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就能帮助保持动脉畅通,并减少心脏病再次发作的几率。最近的研究发现,加用氯吡格雷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塞、死亡或心脏病再次发作的几率达36%。这一治疗几乎使90%的病人取得了动脉再通。 此外,一项来自Brigham妇女医院的研究发现,使用依诺肝素作为抗凝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与普通肝素治疗的患者相比,依诺肝素组的死亡率和非致死性心脏病复发率显著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吕树铮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都认为,这些临床研究显示的氯吡格雷、依诺肝素等新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它们的问世必将推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的更新。

药事通

19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年广东完成首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在2017年的新年伊始,广东省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这不仅标志着广东省器官捐献事业的新突破,更展现了社会对于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视。 这位捐献者是一位名叫苏伯的老人,因一场意外导致重型颅脑损伤,经过紧急抢救后,最终因伤势过重,于2017年1月1日被诊断为脑死亡。在家人的一致同意下,苏伯的器官被捐献出来,帮助了5位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重获新生。 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行为,它需要捐献者及其家人的无私奉献和勇敢决策。在我国,器官捐献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共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9559例,其中广东省以1442例的成绩位居全国首位。 器官捐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挽救生命,更在于传递爱心和希望。正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超副院长所说:“器官捐献是一项生命的接力,它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让生命更有尊严,更具光辉。” 为了提高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识,以下是一些与器官捐献相关的科普知识: 1. 器官捐献是指将捐献者的器官在死后捐献给他人,用于挽救生命。 2. 器官捐献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腺、小肠、眼角膜等。 3. 器官捐献需要捐献者生前或死后同意。 4. 器官捐献者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5. 器官捐献是一项高尚的行为,需要捐献者及其家人的无私奉献。

AI医疗先锋

1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冠心病在早期症状上与多种疾病相似,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冠心病。 一、心肌炎 心肌炎是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心肌炎的症状与冠心病相似,如胸痛、心悸、乏力等。但心肌炎的病程相对较短,且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二、心包炎 心包炎是指心包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缩窄性等类型。心包炎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与冠心病相似。但心包炎的疼痛多位于胸骨后,且随呼吸或体位改变而加重。 三、胸膜炎 胸膜炎是指胸膜的炎症,常见病因包括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胸膜炎的症状包括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与冠心病相似。但胸膜炎的疼痛多位于胸部一侧,且随呼吸或咳嗽而加重。 四、甲亢性心脏病 甲亢性心脏病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循环系统疾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与冠心病相似。但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高代谢综合征,如多汗、消瘦、食欲亢进等。 五、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感染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与冠心病相似。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关节疼痛、皮下结节等症状。 总之,冠心病在早期症状上与多种疾病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确诊。

生命之光传递者

17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什么症状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导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 1. 胸闷:患者常感到胸部压迫感或闷胀感,尤其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 2. 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疼痛性质为压迫性或紧缩感,可向颈部、肩部或手臂放射。 3. 心慌:患者常感到心悸、心慌,尤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4. 气短:患者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5. 晕厥:部分患者在运动、情绪激动或站立时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原因可能与遗传、高血压、冠心病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药物,缓解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改善心脏功能。 手术治疗:通过心脏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改善心脏功能。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消融技术,消除肥厚的心肌,改善心脏功能。 患者需注意以下事项: 1.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2. 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 3. 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4. 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减药。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医学奇迹见证者

19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肥厚型心肌病吃什么药好

肥厚型心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疾病,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肥厚型心肌病的用药原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收缩力,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 2. 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等,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缬沙坦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 4.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通过增加尿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5. 螺内酯:通过阻断醛固酮受体,减少钠水潴留,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 此外,对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避免使用硝酸甘油及洋地黄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药物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还包括非药物治疗,如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 2. 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马拉松、长跑等,以免诱发猝死。 3.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风险。

精准医疗探秘

17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先天性心肌病怎么治疗好

在临床医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遗传因素相关的心肌病变,虽然这些疾病被称为先天性心肌病,但实际上,在临床诊断中并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疾病名称。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这些与遗传相关的心肌病变,并针对其具体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显性基因遗传性疾病,其治疗方法会根据是否引起梗阻而有所不同。如果肥厚型心肌病导致了心室梗阻,那么我们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心脏再同步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致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则是一种累及左右心室的心肌病变,其治疗方法会根据累及心室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左室受累导致了心力衰竭,那么我们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心功能。如果右室受累导致了心律失常,那么我们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术等方法来控制心律失常。 心肌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变,其治疗方法会根据心肌致密化的程度和累及范围而有所不同。如果心肌致密化程度较高,我们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心肌功能。如果累及范围较广,我们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等方法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总之,对于与遗传相关的心肌病变,我们需要根据其具体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以防止病情恶化。

中医养生之道

17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躺下感觉心脏咚咚跳 这种情况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躺下后感到心脏咚咚跳,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首先,生理因素可能导致心脏咚咚跳。例如,焦虑、紧张、压力等情绪因素可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心率加快。此外,睡眠姿势不正确、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导致心脏咚咚跳。 其次,病理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脏咚咚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则,从而引起咚咚跳的感觉。 2. 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咚咚跳的感觉。 3. 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咚咚跳的感觉。 4. 贫血:贫血可能导致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从而引起咚咚跳的感觉。 5. 低血糖:低血糖可能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引起咚咚跳的感觉。 如果您经常出现心脏咚咚跳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心脏咚咚跳: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4.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医疗科普小站

19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00条记录共2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