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孤独症

孤独症

别名: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小儿孤独症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精神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孤独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孤独症与屏幕暴露的关系? 

ASD 引起患儿的问题众多,但目前因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国内外诸多 高危因素研究主要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免疫学、孕产期及围生期生 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其中关于 ASD 发病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多。 多媒体时代下的滋生的“屏幕媒体暴露”问题与日益受到重视的“小儿孤独症” 疾患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国外学者 Carter B 等人的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提示夜间的屏幕使用可导致儿童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和白天嗜睡,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大量研究 也证实不适宜的屏幕使用对婴幼儿体格生长、神经行为发育和社会情绪培养均会 产生不良影响。早期的屏幕暴露增加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损害其执 行功能,这与大脑可塑性敏感时间窗相关,也就是说神经系统在关键期内可塑 性高,而这个时期也是生命的早期 ;上午时段的屏幕暴露也会导致语言障碍, 原因可能为上午暴露在屏幕媒体会耗费孩子的精力,导致孩子在一天的剩余时间 里无法很好获得知识和学习。且每天过长(超过 3 小时)的屏幕暴露则也会导 致语言发育落后。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反向提示:语言发育障碍的患儿相比对 照组有较早时期、较长时间的电视屏幕暴露。 2016 年,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屏幕使用推荐指南,建议 18 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建设使用视频以及屏幕媒体;18-24 个月婴儿,应当与父母共同观看质量高的媒体;对于 2-5 岁的儿童,将高质量媒体限制为每天 1 小时,但国内目前尚 无相关指南。但国内有文献报道幼儿与屏幕接触时间早晚,与 ASD 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 1 周岁内患儿在接触屏幕后,孤独症等级评定量表(CARS)得分均会高于大于 1 周岁后接触屏幕的 ASD 患者,表明小于 1 周岁幼儿接触屏幕可能会加重 ASD 的程度。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6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让孤独症孩子离说话更近一步

孤独症孩子大都说话比同龄孩子晚,而一般孩子 8 个月左右开始咿呀学语,一岁左右就正式说话。 而孤独症孩子很多 3 岁以后甚至 6、7 岁(有的更晚)以后才开始说话,有些还会出现语言功能的倒退。 如果几年都不怎么说话发音,舌头灵活度、口腔及面颊与发音相关的肌肉、肺活量等各方面都会因为长时间不用而没得到足够锻炼。 因此,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中,给予孩子口腔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舌头灵活度及口肌力量 吹的动作——将乒乓球、纸张或羽毛等,放在台上让他们吹动。将水彩滴在画纸上,向水彩四周吹散,构成一幅图画。 啜的动作——用饮管啜饮品,例如:奶昔、较浓的饮品。 舐的动作——将花生酱涂在唇边,鼓励将食物舐去。 咀嚼的动作——将牛肉干、芒果干等放在靠近面颊的牙齿让他咀嚼。 注意:避免酸性水果或果汁,这些会引致更多流口水。 运动气息训练 孤独症儿童不会运用气息,表现为吸气不深且控制不好,需要通过大运动训练来调整儿童的呼吸,让儿童学会运用气息控制呼吸。 按摩腹肌,孤独症儿童的肌肉很紧张,肚子很硬。而按摩能给与刺激,使腹部变得柔软,对气息的运用有作用。 逗孩子笑,和他玩,让他发出声音。 口型模仿,如:抿嘴噘嘴吹气吸气。 有节奏的拍手唱歌,说儿歌做游戏。 吹气活动 训练者示范吹羽毛,然后把羽毛放在儿童面前,请他模仿将羽毛吹动。 将不同颜色的羽毛放在桌上,然后将羽毛吹起,请儿童模仿。 在桌上划一条界线,训练者示范将棉花球由一端吹至终点。然后可与他比赛。 训练者示范将剪碎的纸吹起,请儿童模仿。 将剪碎的纸放在透明袋中,示范往袋内吹,使绉纸在袋内飞扬,跳动,然后请儿童模仿。 将乒乓球放在桌上,在桌的一角设有“龙门”,训练者示范将球吹入“龙门”,请儿童模仿。 和儿童一起玩“过生日”的游戏,请他们模仿吹蜡烛或吹肥皂泡的游戏。 合唇活动 训练者与儿童一起对着镜子涂唇膏,并示范用白纸巾夹在唇上,印上唇印,请儿童模仿以上动作,然后一起欣赏纸上的唇印。 训练者与儿童各持一牛皮糖,并示范将糖放进口中嚼吃或用双唇夹着糖,请儿童模仿动作。 和儿童一起玩用唇发声的游戏,请他模仿将唇合拢发出“啪啪”的响声。 伸舌活动 用木棒沾上麦芽糖,训练者示范伸出舌头添着吃,请儿童模仿。 训练者示范扮鬼脸,伸出舌头四方摆动,请儿童模仿。 在桌上放一碟白沙糖,训练者示范伸出舌头舔吃,请儿童模仿。 模仿发声 训练者与儿童一起看有关动物的图书,模仿不同的动物叫声,如:狗---汪……,猫---咪……,青蛙---咕…… 和儿童一起玩各种乐器,模仿该乐器的声音,如:鼓---咚咚……,摇铃---铃…… 和儿童玩玩具汽车或模仿驾驶,一面玩,一面发出“噼噼……叭叭”等驾车的声音。 利用玩具车和长纸筒作游戏,训练者示范将车推进纸筒,并发出“呜呜”的声音,当车从另一出口驶出时,便发出“嘟嘟”声,请儿童模仿。 给儿童讲简单的故事(可用图片配合),强调故事中的一些有趣的声响,如敲门声、时钟声、老鼠声等,请儿童模仿不同的声响。 给儿童唱一些简单有趣的儿歌,请儿童模仿其中一些有趣的声音。 语言训练 在进行语言训练前,首先要对儿童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如听指令,静坐能力,共同注意,视觉的追踪及目光对视等方面的训练。 模仿能力的训练:包括模仿使用物件,模仿动作,模仿声音三个方面的训练,由简单模仿至复杂模仿。 听觉训练:主要训练儿童对声音能够作出反应,如寻找声源,能够望向叫自己名字的人,对声音的开始和结束作出反应,分辨不同物件的声音,分辨不同动物的声音等训练。 发音方面的训练:口部肌肉的训练:如吹泡泡、吹气笛练习,吸管练习、下颚骨练习,口舌操的练习,还有练习发六个元音“a、o、e、i、u、ü”及其四声的练习等。 语言刺激训练:根据儿童所能接受的语言范围,对着儿童的视线用单词、双词、短句、长句作语言刺激,如给他读大量的卡片、告诉他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说他现在看到的、摸到的物件及食物等。 语言理解方面的训练:如配对能力(分辨相同、不相同及相似的东西)、分类能力(认识不同的类别)理解顺序(空间、时间上的先后次序)、概念的理解能力(物件及其属性的认识)等。 主动性语言与交流性语言的训练:利用各种使儿童愿意说话的动机,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和鼓励儿童表达,用心创造各种场景给儿童提供学语言,用语言的机会。如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利用图片,在实际生活当中,训练表达自我需要的语言及恰当的语言表达等。

易维芬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6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把孤独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谱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端的就是“典型孤独症”,高端的就逐渐接近普通人群。引入谱系概念之后,就可以说,所谓的孤独症,只要具备了“三联症”特征的一部分,就没有“是与不是”的概念,更确切的是“在谱系内的缺损程度有多深”。 孤独症谱系障碍,除了在核心症状上的表现,还有一些外围症状,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的感官干扰很大,造成自闭症患者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他们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存在便秘、尿频或小便失控、消化不良和营养偏差、皮肤易生湿疹、易感冒、睡眠障碍等;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贾惠东

主治医师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62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世界孤独症日 | 为300万「星星的孩子」撑起一片星空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据估算,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0.7~1%,孤独症患病儿童应在300万以上。 尽管孤独症会对儿童的发展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如果能够尽早干预,给予足够的耐心、鼓励和科学系统的引导,他们同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融入社会,闪耀自己的光芒。 了解孤独症,认识到孤独症人群同样渴望关注和爱,让我们一起走进「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内向≠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属于孤独谱系障碍中的一种,是一类具有神经发育障碍的疾病。 孤独症患儿的基本特征是交互性社交交流和互动呈持续性损伤状态,出现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 这些症状会从儿童早期出现,并限制或损害日常功能。 孩子内向不代表就是孤独症 尽管内向和孤独症都会出现宝宝不愿与人交流及建立人际关系的情况,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内向 是一种性格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倾向于独处、不喜欢表达自己和与他人交流。 内向的宝宝更多会出现不愿与人交流、害羞或紧张的行为。但他们通常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活动,并和熟悉的人建立关系。 ● 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沟通和行为表现。 相比之下,孤独症的宝宝可能会缺乏社交技能和意愿,往往不喜欢和他人交流,或表现出对人类社交和沟通缺乏兴趣。 孤独症孩子的生存困境 由于社交、沟通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障碍,孤独症孩子面对周围环境,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1. 社交困难:孤独症孩子往往很难与人交流和建立社交关系,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受到孤立和排斥。 2. 沟通困难:孤独症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语言和交流障碍,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理解和表达情感、需求和想法方面遇到困难。 3. 刻板重复性行为和兴趣:孤独症孩子会有一些狭小或固定兴趣爱好和反复刻板行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互动和参与各种活动方面遇到困难。 4. 社会排斥和歧视:孤独症孩子往往会面临来自社会的不理解、歧视和排斥,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和困难。 识别孤独症宝宝,应尽早干预 孤独症宝宝的早期识别,对于发掘儿童的发展潜力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宝宝存在孤独症的早期表现: 社交互动的非言语交流障碍 一方面,不与人眼神接触。通常,新生儿会在与成人进行注视,建立视觉联系。但是,孤独症婴儿通常不会与人进行目光接触,也不会对成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反应。 另一方面,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定位或言语语调等方面的缺乏、减少或不合常规地使用。 缺乏社交情感互动 即与他人建立关系及分享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不足,在该障碍的幼儿中非常明显,他们可能表现出极少或没有社交互动,也没有情绪分享,伴有对他人行为模仿的减少或缺乏。 日常生活中,孤独症宝宝往往不会像其他宝宝那样喜欢互动、与人交流,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不感兴趣。比如不会像其他宝宝一样对人类声音产生兴奋的反应。 语言发育迟缓 孤独症婴儿可能语言发展迟缓,或根本不发展语言能力。他们不会模仿或重复成人的语言或动作,或者可能只有有限的交流方式,比如通过指向物品来表达他们的需求。 物品使用方式刻板,兴趣范围狭窄 孤独症婴儿往往会专注于物品的某些方面,例如将玩具反复摆弄,或倾斜头部观察物品。他们可能会对物品产生不寻常的兴趣,如盯着转动的车轮不停地看。 重要提示 孤独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面临着较一般家庭更大的挑战和心理负担。因此,如果您认为您的宝宝表现出孤独症的迹象,请及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及早的诊断和干预可以帮助宝宝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并提高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如何帮助孤独宝宝走出小世界? 康复训练和教育 早期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最有效能改善孤独症宝宝核心症状、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方法。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孤独症患者的症状,如强迫症、焦虑、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多为一些行为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支持治疗。 对一些影响正常社交、自身安全和正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如刻板行为、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残行为等予以矫正,来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水平。 其它补充治疗 1. 语言和职业治疗:可以帮助孤独症患者提高语言沟通、人际互动、自理能力和职业技能等。 2. 营养和补充治疗:可以帮助孤独症患者缓解身体症状,如过敏、胃肠问题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总之,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对于帮助孤独症宝宝走出小世界和恢复社会功能极为重要。 他们需要全面的干预和专业的支持,家长、医生、老师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孤独症宝宝提供支持和帮助,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京东健康

62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干预科普连载 —什么是神经发育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DDs)儿童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弱势群体得到尊重是这个社会文明的体现。如何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这类疾病,科普文章是最重要的方法。从事GDD儿童诊疗的医生除了诊断治疗,也担负着宣传诊疗方法和教育家长的重任。所以从这篇科普开始我会定期发布GDDs儿童行为干预科普文章,期待能帮到这些特殊孩子和他们的家长。 权威定义: "神经发育障碍是可表现为个人、社交、学业和职业功能损害的发育缺陷。发育缺陷的范围多样,损害的功能可包括特定的学习或执行功能损害(比如阅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可包括比较广泛的社交功能和智力(比如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 上面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给出的神经发育障碍的定义,也是目前国际上发育行为儿科医师诊断这类疾病的依据。 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类疾病,包括7种疾病,因为所有的疾病都是根据儿童症状进行诊断,所以称为7种综合征更恰当。 DSM-V的神经发育障碍分类 对定义的解读: 顾名思义,NDDs发病于儿童神经发育早期阶段。我们一般把6岁内儿童能力分为五大能力,即适应性、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力,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存在某一个或多个能力受损,进而损害以后的学业等功能。但某些发育障碍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早期各能力的发育也可正常,只是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状。 这类疾病可表现为多个能力较均等的发育落后(如全面发育迟缓),或特定的某个能力受损比如言语问题(如构音障碍、口吃),社交、言语发育落后、刻板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执行能力、学业能力受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特定学业能力损害(阅读、书写障碍)及运动协调性差、抽动(中枢性协调障碍、抽动障碍)。 NDDs儿童的诊断 这里只简要介绍NDDs儿童的诊断,发育障碍典型的孩子家长通常能发现与同龄儿童的差距,但往往某些原因而未能早期就诊,这与这类疾病的科普不到位有关。这也是我写系列科普的目的,让普通人群去早期就医是这些孩子干预道路上成功的第一步,也往往是容易迟到的一步。 目前国内基层医院对发育障碍儿童筛查做的很好,他们通常采用一些简单快捷的筛查量表,这些量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果筛查阳性很大程度上孩子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家长一旦被通知筛查阳性应该给予重视,带孩子前往上级医院行进一步确诊。 具有诊断资质的医院通常具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医生会给您孩子做系统的评估和观察,通常会给您一个明确的诊断。 家长也会关注另一个诊断,那就是病因诊断,目前认为儿童之所以神经发育障碍通常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随着遗传检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该类疾病存在比较明显的遗传易感性,比如来自瑞典等少数国家的报道孤独症遗传度高达80%[1]。当然环境因素也很重要,遗传和环境因素就好像一个天平的两端,如果存在遗传病因,但后天加强康复教育,一样能让孩子的神经发育天平向平衡的方向发展。 NDDs的干预 NDDs儿童干预我们大体可以分为医学干预和教育干预,医学干预首先需要医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有时候还需要结合家长的意愿,会需要药物或物理治疗。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龄期儿童如果症状影响学业,可以口服神经兴奋剂对症治疗。孤独症儿童伴有抑郁焦虑可能需要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等等。 与医学治疗相比,教育对多数NDDs儿童更重要,教育需要贯穿孩子整个生命过程,更能解决这些儿童常伴有的行为问题。而教育方面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行为干预,即我们所经常听说的应用行为分析(ABA),很多GDDs治疗的指南或者专家共识均把行为干预当做一线治疗。而国内行为干预尚未得到重视,很多专业诊疗人员尚不懂得基本的行为原理,这是需要改进的。 参考文献: [1]Bai D, Yip B, Windham GC, et al.遗传和环境因素与自闭症的相关性研究[J].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 2019, 76(10):10351043.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9.1411.

辛庆刚

主治医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

60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暗夜曙光1--儿童孤独症新进展

暗夜曙光1. 儿童孤独症可治了 深圳市康宁医院 深圳市鹏雅诊所 杨志伟 博士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每年4月2日是国际孤独症日。2013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发布,首先引起全球科学界的关注,被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列为科学界的重大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DSM-5对精神疾病中的神经发育障碍重新分类,尤其是对孤独症提出新的诊断标准。为什么整个医学领域中小小的神经发育障碍和孤独症,会如此引人注目呢? 近30年来,ASD患病率从90年代初的万分之三(0.03%)增加到了1/54(1.85%),30年间其患病率竟然增加了61.7倍!而且ASD患病率还在逐年增长!这预示着什么?这简直是人类要绝种的趋势啊!2014年《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国孤独症患者估计达1000万!据国外报道,2009-2017年约有1/6(17%)的3-17岁儿童被诊断为神经发育障碍,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运动协调障碍、抽动症等7类神经发育疾病。在神经发育障碍中,ASD 患者70%以上结局为终身性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其造成的负担和影响远比聋盲瘫等肢体感官残疾后果严重,需家庭-社会长期治疗和监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长期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事实上,一个患儿毁了一个家庭。 孩子得了孤独症怎么办呢?令人绝望的是,目前这种病并没有特效药可吃,更没有手术能够解决,因此医生也感到特别的无能为力。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康复训练:由特殊教育专业的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长期的行为训练,但大部分孩子,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儿犹如隔靴搔痒,效果并不好。据报道,法国的系统研究评估对ABA干预效果及合理性提出质疑,2023年11月,美国医学会和国会众议院也终止对ASD行为干预合法性的认可,也意味着不再获得相关资助,重点将转向医学干预。患儿家长有个共性:犹如饥渴一般,对患病孩子满怀期望又得不到情感回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看到一点点变化,抱着一线希望无止境的投入,最后仍陷入绝望的深渊。 幸运的是,近些年来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孤独症是一种多系统的疾病,是遗传基因(易感性)和环境影响交互作用所导致大脑神经发育异常。患儿的症状表现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缺损,或可称为“阴性症状”,即正常该有的功能缺失,如认知语言情感交往等;另一类是异常行为或可称为“阳性症状”,包括异常的刻板、重复、感觉反应、自我中心等;这些症状是大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就好像电脑出了问题一样,但这些究竟是软件的问题还是硬件的问题呢?如果是软件的问题,那就通过信息输入,调整程序,杀病毒,或者重装软件。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就是如此。但如果是硬件的问题呢?装再好的软件也起不了作用,隔靴搔痒。只有先找到硬件的问题并修复它,再装上软件才能回复功能。各种神经发育障碍均同此理。 基于这种认识,应用现代脑科学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科学的检测,发现这类孩子身体和大脑存在的问题,根据循证医学原则,通过肠-脑轴生物免疫干预、药物对症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等个体化靶向神经调控治疗,有望修复大脑神经的损害,实现功能康复。这些年来,许多孩子经过治疗,恢复了健康,摘掉了孤独症的帽子,可以正常的学习生活,终于看到了太阳即将升起的曙光。 Nature Reviews:2022年肠脑轴研究三大进展 [1]Foster JA, Baker GB, Dursun 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me-Immune System-Brain Axis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Front Neurol. 2021 Sep 28;12:721126. [2]Yu Y, Zhao F.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21, 48(9): 755-762. [3]Simone Rossi etal. Safet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MS use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 populations, with updates on training, ethical and regulatory issues: Expert Guidelines.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32(2021)269-306 [4]赵英欣 等 肠道微生物-大脑轴与孤独症谱系障碍.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52(3):224-227 方芳,尤欣 孤独症与免疫异常研究进展 中华儿科杂志2015年8月第53卷第8期Chin J Pediatr, August 2015. Vol 53. No.8

杨志伟

主任医师

深圳市康宁医院

60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干预科普连载 —我们为什么需要ABA干预发育障碍儿童?

什么是应用行为分析(ABA)? 权威定义: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是一门科学,应用基于行为学基本原理(比如强化、消退、惩罚等)的干预技术去改善对社会有意义的行为,并对群体或个体有意义的行为进行因果分析。 定义解读: ABA 是一门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学科,它具有实践价值,而不像实验行为学一样追求行为原理的探究。 ABA 可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比如我们熟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其实 ABA 的用处远不止于此,ABA 也可应用于职场的员工绩效管理、社会行为管理等领域。 除了改善人类有意义的行为,我们也可以应用 ABA 的基本原理找到引起人们行为改变的原因。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强化(reinforcement)、惩罚(punishment)、消退(fading),还包括基于基本原理衍生出的很多干预方法。 发育障碍儿童为什么需要行为干预? 首先,有些发育障碍儿童的诊断标准就包括一些异常行为,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多动冲动行为,孤独症儿童的刻板重复行为。发育障碍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有统计 50%智力障碍儿童存在某种形式问题行为,其中 10-20%是自伤或损坏物品等严重问题行为[1]。 其次,我们可以用行为功能分析来解释一些孩子问题行为的出现和持续存在。我们也可以通过行为分析找到问题行为的功能从而指导我们进行正确的干预。 另外,一些孤独症、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方法,比如我们熟知的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PRT)等均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 正因为行为分析对发育障碍儿童干预的有效性,很多专家指南或共识均推荐行为分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2020 年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认为最循证的干预模式是基于 ABA 的原则。 同年的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发布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提出 4 到 6 岁 ADHD 儿童首选非药物治疗(主要指行为干预)。 2022 年,“欧洲 Toutrtte 综合症和其他抽动障碍临床指南”指出,基于行为分析原理的习惯逆转训练和综合抽动行为疗法为抽动障碍一线治疗。 参考文献: [1]Dekker MC, Koot HM, van der Ende J, Verhulst FC.有和没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J 儿童精神病学。2002 年 11 月;43(8 ): 1087-98.doi: 10.1111/1469-7610.00235.PMID: 12455929。

辛庆刚

主治医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

59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预防和治疗老年孤独症状?科普解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孤独症状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担。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老年孤独症状?今天就给大家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做一个科普解答: 第一、预防孤独症状 1.保持社交生活。 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增加社交圈,与更多的人建立沟通与交流。例如,老年人可以参加志愿者服务、敬老院活动、公园游园等,这些活动可以带给老年人快乐和满足感,从而减轻孤独感,此外,老年人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与家人朋友互动交流,增强与他人的联系。 2.关注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可以通过保持适度的运动和饮食习惯,维持身体健康。例如,老年人可以选择健步走、打太极拳等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此外,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以提高身体的营养水平,使老年人更加有精力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孤独感。 3.倡导家庭关爱。 老年人是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应该更多的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增加关爱和陪伴,要知道,定期与老年人沟通,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是有效预防孤独症状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我们可以多举办家庭成员之间的活动,特别是邀请老年人参与家庭活动、旅行等,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机会,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 第二、治疗孤独症状 1.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当老年人感到孤独、无助或者抑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老年人及时的帮助,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谈话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老年人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改善自我感受和生活质量,帮助走出孤独症状,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比如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采用放松技巧等,来缓解孤独症状。 2.参加群体治疗。 群体治疗是一种集体心理治疗方式,通过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共情,从而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感,在群体治疗中,老年人可以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支持,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增加社交机会。 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老年舞蹈、文化课程、爱好小组等,增加社交机会,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老年人可以在社交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增加自信和快乐感,从而缓解孤独感。 4.接受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陪伴、关爱和理解,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感,建议家庭成员定期拜访老年人,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家庭成员还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旅行、户外活动等,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乐趣和社交机会。 总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预防和治疗老年孤独症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包括保持社交生活、关注身体健康、倡导家庭关爱、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参加群体治疗、增加社交机会和接受家庭支持等,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老年人朋友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孤独症状,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徐瑞联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江宁医院

59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适合家长的关键反应训练

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 )是有询证医学基础的孤独症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干预模式之一,意味着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研究和效果得到广大家长和康复教育专业人员的认可。2015 年美国国家孤独症中心对 22 岁以下孤独症人群治疗方法进行荟萃分析,关键反应训练为 14 种确定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 什么是关键反应呢? 关键反应就是一旦被教会,就能够促进孤独症症状中其他多种诸如学业、游戏、社会交往等行为的进步。如果一次只干预一个行为,消除孤独症者的全部症状耗时过久,如果关键行为能够被确定,那么就可以实现广泛的、综合的提高。 比如:接近他人,孤独症儿童通常排斥同伴,不愿靠近他们,这样就不会有与其他同龄儿互动的机会,社交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果可以提高孩子主动接近他人的技能,社交能力就会有机会得到训练。所以接近他人这个技能就可以当做关键反应进行训练。 关键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原则就是对孤独症社会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反应进行训练。 关键反应训练的优势: 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比,关键反应训练存在很多优势。传统的回合式教学逐个教一些技能,不分是否为关键反应,容易引发问题行为,对孩子限制性较高;关键反应训练教授关键反应,充满乐趣,不易引发问题行为,在自然环境教学,限制性低。这不代表关键反应训练完胜回合式教学,他们均有各自的优势,回合式教学对个别技能的训练更高效,关键反应训练更擅长技能的泛化和维持。 关键反应训练强调孩子要有动机。 在孩子饿的时候教授用勺吃饭的技能效率最高,在孩子上了一节冗长的语文课后,老师承诺完成一个作业后会让大家去操场运动,这时候作业完成的肯定很好。这就是动机(motivation)在起作用。动机就是使某种特定的强化物或嫌恶刺激影响某种表现或学习的一种过程或条件。关键反应训练强调调动孩子的动机,让孩子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孩子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这里有几个简答实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机。 儿童选择:老师对一个教学目标准备几套教学材料,使用儿童喜爱或自主选择的材料、话题和玩具,并在互动中跟随孩子的引领。 分散安排已经习得的任务和新任务:在许多已经习得的任务中分散、随机安排儿童还未习得的新技能。 自然强化:使用与任务直接且功能性相关的强化物。比如孩子在踩下一个踏板后,弹起来的球对孩子造成的视觉感受另孩子高兴而受到强化,而不是家长塞给孩子一块糖作为奖励。 强化每一次尝试 :强化目标清晰明确、即使不成功的合理尝试。 请勿让孩子丧失动机 孩子“脱离情境之外”,在成人的带动下完成每天的活动,导致孩子失去自己完成任务的动机。 比如:因为孩子穿衣太慢,所以有人总帮他穿衣服,那么他可能只会站在那里一直让别人给他穿衣服。再如:如果孩子从未开口说话,但能通过保持沉默或手势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那么她可能就不会开始说话。 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家长应该激发孩子的动机,在孩子出现反应时给与最少的辅助而不是全部代做。 比如孩子想要气球,孩子用手指气球,妈妈把气球拿给孩子,这个情景本应是练习言语提要求的极佳机会。如果在同样的场景,家长仿说“气球”辅助孩子,孩子说“气球”后拿给孩子气球,那么孩子在下一次这样的情况更可能说“气球”来要气球。 那么有些孩子没有说词语的能力,也没有仿说的能力,那就应该从练习仿说开始,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会专门讲仿说的训练。 关键反应训练强调家庭参与 自然环境的教学是老师教学后的延续和泛化过程,对刚学会的技能的维持极其关键,能泛化才是真正的习得。家庭、公园、商场等孩子日常活动的场景就是孩子的自然环境,在这些地方可以实施干预的最合适人选就是家长。所以关键反应训练要求家长参与教学,家长通过培训后可以很容易上手训练,不但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然情景下教学,而且可以节省开支。 家长培训是检验一个干预机构好坏的标准之一,既往的研究表明,家长可以迅速学会 PRT 干预方法,且使孩子有明显的进步,提高孩子训练的趣味性[1],改善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孤独症儿童的全面康复一定是家长和医生、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行为分析师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的,我们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一直致力于综合康复方法,在医学、教育和家长培训上一直做着努力,希望能和家长一起让这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玲芳, 王慧, 李海峰,等. 关键反应训练联合视频反馈法家长培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2(008 ): 037.

辛庆刚

主治医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

58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世界孤独症日 | 京东健康携手公益伙伴发起“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

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尽管目前缺少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较为公认的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0.7~1%,据此估算,我国孤独症患病儿童应在300万以上。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并为他们提供切实帮助,京东健康携手公益伙伴和爱心品牌推出“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通过“特定商品卖出一件捐10元”的方式,为“孤独症家庭掌握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提供支持,助力更多孤独症儿童得到及早干预、更好康复,共同为孤独症家庭编织一张兜底的网。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儿童孤独症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漫长的康复过程不仅让家人心力交瘁,更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国内孤独症领域领衔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曾表示,“孤独症不靠打针吃药治疗,但并非无解,家庭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法。家长经过学习,能够使用科学的方式引导陪伴孩子,可大大促进孩子的病情恢复。” 为此,爱尔公益基金会在国际CST(Caregiver Skills Training,照顾者教养技能培训)项目基础上,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于2022年共同发起了“爱尔与星同行计划”,旨在为孤独症患儿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培训,助力患儿在康复中互动、在互动中康复。 为了能够让更多孤独症家庭掌握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京东健康联合《中国慈善家》杂志、爱尔公益基金会以及爱心品牌御品膏方,共同发起“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4月1日至30日期间,用户可在京东APP上搜索“与星同行”进入专题页面参与活动。每成功售出一份“公益联名款秋梨膏礼盒”,爱心品牌御品膏方将向“爱尔与星同行计划”捐赠人民币10元,购买者还将获赠一个孤独症画家毕昌煜的画作衍生品——爱心艺术帆布包,共同为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与康复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公益项目的发起方之一京东健康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关爱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同时,唤起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给予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更多的包容与支持,为这些“星星的孩子”撑起一片星空。

京东健康公益

562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