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 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肛周脓肿等
- 本病无法治愈,以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
简介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曾经是消化内科少见病,近十年来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1],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和CD的发病率分别为11.6/10万和1.4/10万,好发于青春期或成年初期,男女患病率相近[1]。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为可累及全消化道的肉芽肿性炎症、非连续性、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炎症性肠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感染、环境和免疫因素等,其中黏膜免疫异常在持续肠道炎症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性脓血便、里急后重(有急于排便,却排不出去或排不净的感觉)、腹部包块、肛周脓肿、肛瘘管形成以及全身症状如贫血、营养不良、发热等,也可见肠外表现,包括口腔、眼部、皮肤、肝胆、骨关节、泌尿、血液系统都可出现相关病变。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对症为主,如出现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可手术治疗。本病无法治愈,经过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肠梗阻、出血、穿孔、癌变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表现:
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性脓血便、里急后重、腹部包块、肛周脓肿、肛瘘管形成以及全身症状如贫血、营养不良、发热等。
诊断依据:
本病根据发病年龄多为青春期或成年初期,出现腹痛、腹泻、黏液性脓血便、里急后重、腹部包块、肛周脓肿、肛瘘管形成等临床表现,结合内镜检查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从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扩展,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和多发性浅溃疡;克罗恩病内镜检查镜下一般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各种黏膜炎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非连续性病变、纵行溃疡和卵石样外观,基本可以确诊。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类型?
炎症性肠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类。
1.溃疡性结肠炎
(1)根据病程分为2型:
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②慢性复发型:指缓解后再次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临床上最多见。
(2)根据病变程度和疾病分期分为2期
①活动期:活动期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 轻度指排便<4次/日,便血轻或无,脉搏正常,无发热及贫血,血沉<20mm/小时;
- 重度指腹泻≥6次/日,明显血便,体温>37.8℃、脉搏大于90次/分,血红蛋白<75%正常值,血沉大于30mm/小时;
- 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为中度:
②缓解期。
(3)根据病变范围分为3种类型
①直肠炎;
②左半结肠炎:病变范围在结肠脾曲以远;
③广泛结肠炎:病变累及结肠脾曲以近或全结肠。
2.克罗恩病
(1)依疾病行为可分为4型,各型可有交叉或互相转化。
①非狭窄非穿透型;
②狭窄型;
③穿透型;
④伴有肛周病变型。
(2 )根据病 变部位 分为4型:
①回肠末段型;
②结肠型;
③回结肠型;
④上消化道型。
(3)根据临床病情程度可分为4期:
①缓解期;
②轻度:无全身症状,腹部压痛、包块与梗阻者为轻度;
③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为中度;
④重度:有腹痛、腹泻及全身症状和并发症者为重度。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曾经是消化内科少见病,近十年来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和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1.6/10万和1.4/10万[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无法治愈,经过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肠梗阻、肠道出血、穿孔、癌变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是否医保范围?
是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邱伟华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