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更多
从古至今,长辈们都比较喜欢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有的时候,“过度开朗”让家长们感到格外负担。
有不少爸妈跟我抱怨说孩子太闹腾了,感到心累,有些家长也询问我,孩子太活泼是不是多动症的表现。那么,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说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事实上,小儿多动症并不只是表现为孩子太闹腾。儿童多动症,又被称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一般来说,患这类疾病的儿童的智力基本正常,但在学习、行为和情绪方面会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很难集中、注意短暂、活动量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来说较差,在家庭和学校里难与人相处,家长和老师教育困难。
据国外报道,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在5%-10%之间,国内的情况在10%以上,并且男孩多余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在6%以上。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有多动症没什么大不了的,就难管教一点,等到长大了就好了。但其实孩子患有多动症的严重性可大可小,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忽略了!
(1)学习方面困难
首先,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会十分困难,因为注意力很难集中,孩子会经常被留堂、休学,很多情况严重的孩子都会被幼儿园劝退。
而这些孩子如果学习跟不上同龄人的话,成年后就业率也是非常低的,有一些甚至需要依靠药物生活。
(2)引发其他不良行为
如果多动症情况加重,还有可能会引发其他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就是破坏行为。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很容易在外面和其他人发生严重冲突、打架,甚至是犯罪行为。还有一些多动症伴有抑郁症,这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合并起来,想要治好是非常棘手的。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表现,千万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目前,针对小儿多动症,主要有三种治疗手段:
一是心理治疗。需要家长、老师和医生共同去启发、诱导和教育孩子。
二是行为治疗。日常生活里,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培养孩子复述故事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其训练集中注意力。
三是药物治疗。可以服用一些帮助孩子心神安定,缓解不安的药物,但不能把这一治疗方法当成是“救命稻草”。
孩子的童年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们一定要多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哦~
苹果,生活中很常见的可以用于减肥水果的首选,但时我们都知道它是含有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一种水果,并且它的含钙量也高,可以代谢掉体内的多余盐分,那么我们煮熟的苹果有什么营养价值呢?它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呢?
1. 补血
如果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以多吃煮熟的苹果,因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它对铁的吸收有很好的作用。
2. 保养肌肤
苹果大量的镁元素可以增加肌肤的弹性,使肌肤看起来更有光泽。
3. 可以保护心脏
苹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果胶、多酚类抗氧化物都是可以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因此每天吃苹果是可以预防心脏病的一个措施。
4. 治疗便秘
我们都知道生苹果是可以预防便秘,但是熟苹果是可以减少腹泻的。因为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物质,例如果胶,膳食纤维,鞣酸等,有收敛作用的鞣酸,对肠道的分泌起到减少的作用已达到止泻。还有一种起两个作用的果胶,没加热时它是软化大便并且有缓解便秘的作用,但是它加热的时候就会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同时膳食纤维也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5. 宁神
苹果中也含有大量的磷和铁,具有安神助眠,养脑补脑的作用并且很容易被吸收。在研究的表明中,苹果的气味是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是一种可以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
6. 美白
保持血糖的平稳是因为苹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铬和胶质,同时也可以降低胆固醇。苹果中对肠道蠕动有促进的作用是膳纤维,而且也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元素,会让皮肤看起来更有光泽,可以达到美容减肥的效果。
1. 苹果核不能吃
有少量的有害物质氢氰酸是在苹果核中含有的,它如果大量的沉淀在体内的话可以造成头晕,头痛等现象,如果严重的话可以造成昏迷的现象。所以对于经常爱吃苹果核的人群要注意不要在吃了。
2. 不要吃打了蜡的苹果
许多苹果在生长得过程中,就会有很多会使用生长素等物质,因此苹果皮就有残留的有害物质是可以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3. 晚上不宜吃苹果
很多人都习惯晚上吃 苹果,但是晚上吃苹果是对身体没有好处的。
喜欢11点之后睡觉的人,可能并不是因为作,而是因为他是典型的“夜型”人。
成年人中,典型的夜型人占到了26.4%。
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更为偏爱的睡眠时间。
目前科学已经验证了,人类的睡眠类型分为“晨型”和“夜型”,并且先天基因的影响因素占到了54%,自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刻在身体里了。
通常在夜间9点至10点左右,人类体内促进睡眠的褪黑激素水平升高,就要准备睡觉了。
但夜型人要在凌晨2点到3点才出现这一变化,导致他们会比正常人晚几个小时出现困意。
在?为什么不睡觉?▼
11点以后睡,只要时间睡够,作息规律,就不算熬夜,可怕的是凌晨2点躺下后,才记起,第二天还要上班!!!
我们应该睡多久?
最佳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多久呢?
答案并不是8小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SF)给到的睡眠时间建议,这是多学科专家小组基于现有的睡眠相关的研究,总结的专家共识。
图说: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时间
对于18-25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每天应该睡够7-9小时,算算时间,你睡够了吗?
睡着了还觉得自己醒着
调查发现超过3亿中国人患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睡眠是摆脱对世界的牵挂,而失眠是对活着和还将继续活下去的恐惧。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针对90后进行了一项睡眠指数调查,33.3%的90后在烦躁睡眠中挣扎,还有29.6%的90后陷入睡眠苦涩区。
好在我们90后老叔叔老阿姨们还能苦中作乐。
图说:中国医师协会将睡眠情况被分为:不眠、烦躁睡眠、苦涩睡眠、舒适睡眠和甜美睡眠五个等级
生活真的很难,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和生物钟作斗争。
作为一个经常996的上班族,因为和社会时间不同步,夜型人会很辛苦。
如果你经常加班,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调整生物钟。
白天补觉容易受干扰,据估算:和白天工作的人相比,夜间工作的人平均要减少3-4小时的睡眠。
除了996,还有一种工作制度叫“倒班”,就是在正常8小时以外有排班的工作制度,例如很多医务工作者就经常需要倒班。
倒班工作,其实是人体跟生物钟的激烈斗争。
晚上,生物钟释放“该睡了”的信号,可是你必须醒着。
白天,生物钟释放“该醒了”的信号,可这时候你却不得不去补觉。
无论是熬夜还是倒班,都违背了生物钟的正常节律。
有25%-30%的倒班工作人员会出现工作睡眠障碍(SWSD)。
常会出现:失眠、嗜睡、频繁入睡、烦躁睡眠等症状。
我们太需要好好睡一觉,摆脱这种现状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睡眠?
浅睡眠占据了我们55%的睡眠时间,但对解除疲劳作用甚微。
深度睡眠虽然只占了我们整个睡眠时间的25%,却是我们的黄金睡眠阶段。
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马修·沃克发现,深度睡眠可以通过重组大脑的连接,在一夜之间减少焦虑。
深度睡眠是一种天然的、非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方法。
“睡觉大过天”这句话是对的,能不能睡好睡饱,对一个人的幸福感至关重要,天大的事,不如睡一觉再说。
图片仅为娱乐▼
如果已经深刻感受到睡眠紊乱的困扰,怎样才能改变,获得稳定的深睡眠呢?
虽然睡眠类型和基因有关,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后天因素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
若是因为工作需要,生活作息规律还是可以后天慢慢调整的。
1. 褪黑素治疗
褪黑素能帮助我们调整生物钟。不过前提是服用的剂量一定要正确,才能让它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因此,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确认褪黑素最佳服用剂量。
2. 规律作息
人体内的生物钟,一旦慢慢形成了规律,就会好像一张作息表一样,自动去执行每个时间点该执行的“任务”。
一旦你定下作息时间表,就要坚持下去,哪怕是周末也要坚持定好的作息时间。
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循序渐进地改变作息时间,这样计划才更有可能完成。
举个例子,如果你之前一直都在11点睡觉,现在决定将时间调整到10点,那么先不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试着头几晚在10点45上床休息,之后调整为10点30,然后是10点15分,最后是10点。
3. 运动治疗
有氧运动可增大身体温差,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最推荐的锻炼时间是在早晨和下午。
早晨暴露在自然光下,无论你是否在锻炼,都可以改善睡眠紊乱的情况。
试着每周安排3-4次持续2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走路上下班、遛狗、慢跑、骑自行,都可以。
4. 找医生咨询
每天我们醒来并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赶个早高峰。
开启忙忙忙忙忙忙忙……的生活,只有躺在床上的那段时间,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
不熬个夜,有时候还真觉得有点对不住易老年华。
工作不易,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够有自己的生活。
祝大家今晚睡个好觉~
作者 | 孙芸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医护人员晚上熬夜值班是常态,但由于夜班值班人数少、工作强度大,导致ta们在守护他人健康的同时,却牺牲了自身的健康。长久下去对身体、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免疫力下降、掉发、失眠……
近日,一篇发布在BMJ的文章研究指出——新冠疫情期间,长期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状态导致的失眠、倦怠,会进一步增加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
1、夜间睡眠时间每增加1小时,感染COVID-19的几率就会降低12%;
2、与那些没有睡眠问题的人相比,失眠、睡眠中断和日常倦怠的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的几率高88%;
3、与那些没有任何倦怠的医护人员相比,那些每天都会出现倦怠的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的可能性要高出2倍,而且感染者情况更加严重,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熬夜伤身心,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夜班人群却千千万万!长期上夜班欠下的“睡眠债”,该怎么还?
特邀专家:张斌
在探讨改善方案之前,我们先来解锁一个名词——「倒班工作者综合症」,它所指的是“你的上班时间和你通常睡眠的时间相吻合”。
调查显示,大约20%工作者都有过夜班的经历。为什么经常上夜班会睡不好呢?
①经常上夜班违背了生活节律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天与夜晚,形成了昼夜节律,演变成“白天劳作、夜间休息”的规律,它不会因为我们短暂的工作或者生活习惯改变而发生改变。
②内在生物节律与外在物理环境,跟自然界的节律不相吻合
节律的不合拍会导致夜班工作者白天睡不好、夜晚警觉度不够。适应自然、适应整个外界的环境,才能使我们获得良好的睡眠。
我们已经知道上夜班睡不好主要是因为内在的昼夜节律跟外界的环境不相匹配,那么该如何标定“昼夜节律”呢?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个概念——「最低核心体温」。
「最低核心体温」往往会出现在我们睡醒前的两小时。如果你想移到白天去睡觉,比如你早上7点睡、下午2点醒,那么你的最低核心体温就要调到中午11点、12点。
怎样可以推动「昼夜核心体温」后移呢?
① 下夜班后,避免光照
如果接受光照,昼夜节律会接着往前移。所以在回家的途中,你可以戴上墨镜,遮蔽光照。
② 适量使用褪黑素
褪黑素可以帮助调整我们的核心体温和昼夜节律,也能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夜班之后你可以使用3毫克、5毫克,甚至10毫克的褪黑素。
③ 营造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
使用遮光的窗帘可以避阴避光,帮助我们在白天的环境打造成类似夜间的环境。
要想白天睡得好、晚上状态好?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4个方法:
① 上夜班前,安排1-2小时的规律睡眠
上夜班之前睡一两个小时,除了能帮助我们补充睡眠,还能让我们在夜班当中维持一个很好的一个警觉状态。
② 在夜班当中,安排30-60分钟的小睡
如果有两三个人一同上夜班,那么大家可以轮流去小睡30到60分钟,这能让我们晚上工作效率好、警觉性高。
③ 夜间保持一定的光照
夜间工作环境要保持相对明亮状态,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放一些光疗板,帮助我们在夜间维持比较好的工作效率。
④ 摄入咖啡、茶或促醒药物
目前促醒药物在国内比较少见,我们可以通过饮用咖啡或茶,维持好的工作状态。
如果你是一名「夜班工作者」,在睡眠上遇到了问题,可以参照以上专家“特供”的《夜班人群优眠指南》,进行自我调节。愿这份科学的指南能为助你回归优眠!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中午或晚上睡觉时,会突然“醒”来,能清晰的感觉身边人说话、做事(其实是假象),想和别人说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想坐起来,却一动也不能动。胸腔憋闷,感觉快要窒息,挣扎半天才真正醒来,却异常难受。当我们把这种“濒死感”说给别人听时,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这是‘鬼压身’,睡觉姿势不对,没事的。”
那事实是这样吗?如果是“鬼压身”又是怎么回事呢?
鬼压身,老百姓也有叫“鬼压床”、或者“梦魇”的,学名叫睡眠麻痹。睡眠麻痹就是感觉意识清醒,但是却无法移动身体。它发生在清醒和睡眠交替之时,你可能无法移动或说话,甚至可能伴随着巨大的窒息感和灵魂出体感。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有些人会感觉到压力甚至是窒息。睡眠麻痹可能与其他睡眠障碍症状同时产生。
有人在睡觉时,会出现一种睡眠障碍:睡眠处于半睡半醒的状况,同时还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甚至还能听见周围的声音,但奇怪的是,无论自己再怎样用力,却都使不上力来,想大叫也叫不出声,想睁开眼或翻身起床,却一动也不能动。拼命挣扎数分钟后,才终于醒来,人会觉得全身很累,有时甚至满身大汗。
现在得到认同较多的说法是肌肉和神经不同步。通俗来说,就是脑子里的神经醒了,眼睛和四肢肌肉的神经还没醒,所以就出现意识清楚而眼睛睁不开、四肢不能动的情况。
睡眠麻痹形成的原因
包括精神焦虑、睡眠不足、呼吸障碍、平躺睡姿、睡眠中断、睡眠障碍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麻痹。
那么“鬼压身”需要治疗吗?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鬼压身多为偶发,只要去除发病原因,症状就可解除,很少有复发的。但是,睡眠麻痹如果伴有严重睡眠相关疾患时,如呼吸暂停综合征,经常发作可引起人猝死,对于这些疾病就要积极寻求治疗!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睡眠不好会造成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长期睡眠不好,免疫力也会下降;还有人睡不好会发胖或消瘦,这就是由于睡眠不好改变了身体的内分泌状况。不过很多人对于睡觉的很多说法很疑惑,有人提倡早起,有人提倡晚起;有人提倡睡觉要睡足,有人又说睡觉时间不要那么长。于是,对于睡眠,很多人产生了疑问: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间睡算熬夜?
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什么时候?
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评价睡眠质量的好坏,不只是看睡眠时间长短,更重要的是要看第二天精神状态。只要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没有觉得不舒服,这就表明是高质量的睡眠。一般而言,人的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23点至早上6点。建议不要睡得太晚,夜猫子一族往往错过了最佳睡眠时间而导致彻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保证健康睡眠,不仅要睡够还要睡好。但是,并非多睡就是睡好,超出平时习惯睡眠时间的睡眠对人们意义不大,因此过度睡眠并不能更好地补充精力。有研究显示,健康成年人每晚最佳睡眠时间为7~8个小时,但每晚睡10小时以上的人会扰乱体内生物钟节律,使内分泌出现异常。因此,睡眠健康除与时间有关外,更取决于睡眠质量。
什么时间睡算熬夜?
从真正意义上说,夜间0:00入睡属于熬夜。但从内分泌的角度上说,晚上23点后入睡属于熬夜。因为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在夜间睡眠时才分泌的。前者在黎明前分泌,具有促进人体糖类代谢、保障肌肉发育的功能;后者在入睡后方才产生,既可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还可延缓中老年人衰老。
总而言之,一般来说人的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23点至早上6点,晚上23点后入睡属于熬夜。但是睡眠的健康与否,除了与时间有关外,更取决于睡眠的质量。想要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在平时就要有良好的睡眠习惯,要让自己定时上床和起床。如果能够让自己长时间按时遵守这个睡眠习惯,就能够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另外还要知道自己在睡觉的时候睡姿要准确,准确的睡姿能够让全身自然放松,这样也就能够让身心在放松的状态下快速入睡。
这本质上是时间管理问题,甚至和人的价值观有关,有很多人为了事业打拼,甚至牺牲晚上睡觉时间,这就无从谈起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间,也有人因为客观环境,或者是工作性质,无法保证睡眠时间。但总的来说,通过积极努力,尽可能按时睡觉,同时可采取一些改善睡眠质量行动:如经常从事健身运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可增加大脑供血,调节紧张的神经,保持乐观情绪,增强体质,有益于睡眠。锻炼能延缓天黑后体温的下降,让你更长时间地 保持清醒警觉。锻炼能让你在一天结束时体温更迅速地下降,然后更长 时间地保持更低的温度。这能保证你能睡得更熟。
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在吃喝上面再下好功夫,人才是健康的。睡眠就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健康和我们良好的睡眠息息相关,甚至不可分割。若是能享受到清晨沐浴阳光,一觉自然醒来是多么舒服的一件事。但是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睡眠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因此8小时理论是不准确的。随着人年龄的增加,时间也是会越来越短的。
所以因人而异,即使你睡得时间少,但睡眠质量很好,那你也没有问题,照样生龙活虎。而且在生活中只要做好这三件事,比恪守睡觉八小时还要好用!
为什么会失眠?
1、精神方面问题
大量数据研究表明,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夜里难以入睡。因此作为精神方面睡不着,抑郁症就是明显的症状,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入睡困难是一点,还有醒的的还会早。可能会比正常醒来时间早一到两小时。醒来以后就会难以睡着了。这种情况若是出现2周以上,就可以考虑去一下医院,咨询下心理医生了。看一下是否抑郁症造成的。
还有一面就是更年期失眠了,也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褪黑色素的减少,四十岁之后就很容易在半夜醒来,神经紊乱产生的焦虑引起的现象。
2、肺部问题
晚上均属于我们的排毒时间,如果这个时候会睡不着,那就是我们的肺部出现了问题。肺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我们身体的气血不足,身体只能自己调整去运转。由于正常的身体机能的表现,我们就很容易醒来。也会让肺出现损伤。
3、大脑供血问题
在前半夜经常醒来就主要是我们的大脑在供血方面不够,刺激到我们的状态兴奋,从而刺激我们的心脏。这是大脑皮层失控的现象。
4、胃有问题
睡不着也跟我们吃的东西有关,因为你睡不着极大的原因就可能因为是晚上吃的太饱造成的。还没有消化就已经躺下,脾胃没办法消耗,造成肠胃堆积的情况。
做好哪三件事?一觉到天亮!
第1件事:营造适宜睡觉的环境
要想睡的好,环境要选好。对于一个良好的睡眠来说,睡觉环境是很重要的,不然也不会有离开自己的床睡不着,没有枕头睡不着,不关灯睡不着的人。没错,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的睡觉,这些基础都要打牢。选用松软的枕头,关闭窗帘和吊灯,闹钟关掉,在黑暗、舒适、安静的环境下入睡。保证睡觉的安然。
第2件事:不喝酒不生气不玩手机
睡觉前要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生气和发怒都会让我们的心跳加速运转,大脑不能休息,激素分泌过多。睡前不要喝酒,刺激大脑,引发呼吸强烈,影响睡觉,睡着也容易鼾声四起或者半夜醒来。睡觉就要放下手机,防止紫外线干扰。
第3件事:吃好喝好运动好
睡觉前一小时金建议不要做运动,这样被刺激的机体还保持兴奋,影响我们进入睡眠。也不要吃东西,吃的很饱影响肠胃消耗,消耗不完还会脂肪堆积,影响美观。睡觉的前三个小时是可以适度进行运动的,最好是那种能促进血液循的运动,比如瑜伽冥想还有太极。修身养性,还对人温和,更不会过于兴奋。
吃东西也要遵循晚上的原则,不要吃太多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很辣很刺激的食物。这都会让我们大脑受到应激而睡不着。吃一些利于睡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稳定中枢。喝上面就可以选用温一杯热牛奶饮用,安定心神、助于睡眠。也可以喝一些有助于睡眠的茶。
心脏血管与脑血管发生状况,对于人体健康的威胁是极大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但是,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忧郁症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而针对忧郁症与脑中风的关联性,还出现了一种所谓“血管性忧郁症”之学说,显示脑心管疾病不仅对人体生理带来伤害,对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大约在1930年代,国际间出现显示忧郁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第1份研究报告,而在1970年代,开始有研究报告指出,心肌梗死之后,约有60%病患会出现忧郁症状,约有20%变成重度忧郁症。另外,有些经过心导管诊断有冠状动脉疾病,但未曾发生心肌梗死之病人,也有18%产生忧郁症。
瑞典曾进行一项临床研究,结论指出脑中风存活者常见忧郁症,在急性期之后,约有25%中风者会出现忧郁症,3个月后约31%出现忧郁症,等12个月后中风病人16%仍有忧郁症。
而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临床调查,指罹患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忧郁症状的约占到1/3,而有忧郁症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则有16%;至于脑血管病患有近40%在中风后1年之内会出现忧郁症的症状。
从前面的说明可以清楚地看出忧郁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以死亡率来说,心律不整是最直接的死亡因素之一。忧郁症病人容易出现迷走神经传导减慢,交感神经兴奋与副交感神经拮抗作用减弱的状况,这些因素容易产生心律不整,降低心室颤动(VF)等症状,容易提升死亡率,另外心跳速率可变性、心理压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也都有关联性。
另外,针对忧郁症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也进行过流行病学研究,对血压偏高(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的人群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有高血压的人,他们罹患忧郁症的几率也较高,其中男性约占9.4-13.5%,女性为20.6-27.1%。女性高血压患者得到忧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2倍。这项研究间接指出忧郁症有产生脑中风危险的可能性。
来自中国的一项临床调查显示,如果脑中风病患长期处于悲观低落情绪无法获得妥善处理,即使是血糖、血脂与血压都能控制得很好,但中风复发的几率要比没有忧郁症状的病患增加了近50%。
针对脑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忧郁症几率增高的问题,除了主治医师要从问诊时便开始关注病人是否有忧郁倾向,了解病人的基本情绪状况,提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之外,即使病患心血管疾病已进入恢复阶段,家属也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定期进行专业的评估检查,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如今睡眠问题似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的人晚上睡不着、入睡困难,有的人多梦、易醒,还有人凌晨突然醒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有27%的人被失眠困扰。在中国,超过30%的人面临着失眠的难题,其中中老年人发生失眠的概率还会更高。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精神困乏、记忆力下降、脱发、加速衰老等问题,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失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缓解失眠呢?
一、入睡困难,可能是心火太旺、肝气不舒
1.心火旺
中医认为,天天思虑过重,容易心火旺盛,导致入睡困难。可以吃些养心安神的食材,如小米、莲子、百合、酸枣仁等。
2.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遇而生热,肝火旺盛之后自然会带动心火,焦虑起来。可以用白菊10克、枸杞10克、大枣2枚,泡水做成菊花枸杞茶。枸杞和菊花都入肝经,有养肝明目的作用,可以去肝火,缓解眼疲劳。
二、凌晨易醒,可能也是吃错了
1.胃不和则卧不安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睡前吃了较多酸的食物,就容易反酸,产生胃气,刺激贲门,引起神经兴奋,让心不安稳,出现睡眠的问题。胃酸导致的失眠常表现为早醒,往往在凌晨3点-5点之间就醒来,这段时间也是胆汁开始分泌,胃肠道活跃的时间。
这种情况可以制作龙眼小米粥,起到安神养胃、补益心脾的作用。小米含有安神的色氨酸,可以助眠;同时它性凉平,能制约龙眼的温热之性,防止上火。
2.肝肾亏虚
很多人随着年纪增长,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这是因为人在进入老年之后,容易肝肾亏虚,受到外界的干扰,出现睡眠问题,具体表现为失眠多梦、面白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而且往往凌晨1-3点就醒了。
这一类人可以用4-5颗龙眼肉、20克酸枣仁泡水,制成龙眼酸枣汤。龙眼补气养血,用于体虚、气血亏损,酸枣仁镇静安神、清心除烦。肝不好的人还可以加点枸杞,除心火和肝火。
失眠多梦往往是人体脏腑亏虚的一个反应有人入睡困难,也有人失眠多梦,及时找中医调理,有一个稳定的睡眠让自己安睡到天亮,有益于身体健康和心情舒畅。
已认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