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的心理咨询及诊断治疗,产后精神卫生等
暂无
施慎逊线下门诊排班
具体排班以医院号源信息为准
周一
4/13
周二
4/14
周三
4/15
周四
4/16
周五
4/17
周六
4/18
周日
4/19
上午
下午
晚上
精神科患友问诊

展开更多

精神科推荐地区疾病
精神科推荐医院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精神科科普文章
  •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既要拼搏事业,又要兼顾家庭,熬夜加班是常有的事,更有些人追剧玩手机到凌晨……但也有些人,明明早睡了,却又陷入了失眠的漩涡:辗转反侧入睡难、失眠多梦易惊醒……

     

    不论是熬夜还是失眠,都是睡不好觉,短则影响第二天生活状态,长则危害健康。但有些失眠的人则认为:既然睡不着,还不如熬夜来得爽?真的如此吗?

     

    一、熬夜和失眠有什么区别?

     

    1、熬夜=睡得晚+睡得少

     

    熬夜,简单来说,包含两块内容:

     

    睡得晚:每个人生物钟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入睡点,一旦晚于入睡点半个小时及以上,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晚睡。

    睡得少:通常,成年人的最佳睡眠时长是7-9小时,最短不少于6个小时。只有极少部分具有DEC2基因突变的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

     

    因此,当我们晚睡且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熬夜。

     

     

    2、失眠=被动型熬夜

     

    失眠,其实属于被动型熬夜,通常有4个特点:

     

    ①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时间不足,小于6小时;

    ③睡眠质量差,整夜觉醒次数≥2次,容易早醒;

    ④影响到白天状态,易出现疲劳头晕、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大、日间思睡等症状。

     

    偶尔失眠一般问题不大,但一旦失眠超过4周,严重影响到日间状态,一定要及早就医。

     

    二、失眠和熬夜哪个危害更大?

     

    熬夜和失眠,都有睡眠不足6小时的情况,时间久了,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小。

     

    1、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一方面,睡眠不足时,脑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会开始清除神经突触细胞,从而减少神经递质,导致大脑神经传导变慢,反射时间变长、逻辑思考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大脑依旧在不停工作、产生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与修复,就会损伤大脑健康,轻则影响休息和记忆力,重则增加老年痴呆等疾病风险。更可怕的是这种大脑损害是不可逆的,睡再多的觉也补不回来。

     

    2、免疫力下降

     

    睡眠不足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这是因为睡眠不足,免疫细胞活动和数量就会明显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更容易受到感染或生病。

     

     

    3、增加抑郁症风险

     

    睡眠不足,脑内的杏仁核得不到有效更新,就会导致控制情绪的能力减弱,更易产生负面情绪,大大提高了患抑郁症的风险。除了睡眠不足的共通特点,熬夜相对而言更倾向于晚睡,而失眠的人则更容易伴有睡眠不规律、生物钟紊乱的情况。

     

    4、伤害肝脏

     

    人体进行营养代谢之后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和废物,主要依靠“肝脏”来解毒。有研究表明:平躺熟睡时,流经肝脏的血液会增多,可以促进肝脏的自我修复和“工作效率”。熬夜不仅让肝脏工作效率下降,长期血流量不足还会加剧受损肝细胞的恶化,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几率增大。

     

    5、增加心血管负担

     

    熬夜晚睡,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世界权威学术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晚睡一小时心率加快40%左右,晚睡超过3小时心率增加200%以上,且该影响会持续到第二天下午6点。此时,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增大,同时又会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更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闭塞等情况,从而引发卒中、脑梗等致命危机。

     

    提示:晚睡的标准通常与个人的生物钟有关,只要在规律的时间入睡,且睡眠时间足够就不算熬夜。

     

    6.患癌风险更高

     

    失眠的人,往往睡眠不规律,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会增加患癌风险。2017年,诺贝尔奖被授予三位美国人,他们在研究中得出,生物钟具有调节人体行为、激素水平、体温、新陈代谢等功能,一旦生物钟紊乱,就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患癌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于2019年,把易造成生物钟紊乱的倒班/上夜班定义为了2A级致癌因素。调查发现,长期上夜班的女性患癌率提高19%,其中乳腺癌风险增加了32%。

  •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会逐渐剥夺一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伴随人格改变、情绪失控等精神症状……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预防十分重要。

     

    美国《Neurology(神经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具有某些特征的年轻人,老了更易患老痴。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采访专家,划出易患老痴人群,并给出实用预防建议。

     

    受访专家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 周春凌

     

    有这些特征的年轻人

    老了易得老痴

     

    这项研究纳入了15,001名受试者,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血管风险因素对于认知障碍的影响。

     

    研究表明,成年早期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控制可能是对晚年认知障碍的下降至关重要。

     

     

    成年早期的BMI提升(BMI>30kg/m2),收缩压升高(SBP>140mmHg)以及空腹血糖(FG>125mg/dL)的异常,都与晚年的认知障碍下降有关。

     

    而且空腹血糖异常,对于认知障碍的影响更大。

     

     

    中年(50~69岁)的BMI提升(BMI>30kg/m2)和总胆固醇的提高,都与晚年认知障碍无关。但是,收缩压升高(SBP>140mmHg)以及空腹血糖(FG>125mg/dL),与晚年认知障碍相关。

     

    研究人员将晚年又分为晚年早期(小于80岁)和晚年晚期(>80岁)两部分。研究结果却表明,晚年的BMI升高和收缩压升高与晚年晚期的认知障碍提升有关。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的BMI,空腹血糖和收缩压的升高都与晚年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总胆固醇对于认知障碍的影响并不大。

     

    防老痴要管好十种病

     

    老年痴呆症是老人中的常见疾病,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管好与老年痴呆症相关的10种疾病,能有效预防老痴。

     

    !  贫血

    美国《神经病学》杂志刊登一项为期11年的研究发现,与没有贫血的人群相比,70~79岁的贫血患者罹患老痴的风险更高,为23%,而非贫血人群为17%。贫血会导致包括大脑在内的各器官血氧量降低。

     

     

    注意改善营养和健康状况,防治潜在失血疾病,关注药物副作用,都有益于改善贫血。

     

    !   抑郁症与焦虑症

    抑郁、焦虑是老痴的最早症状,也是老痴发病的危险因素。两者会导致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长期如此会损害大脑,增加老痴发病率。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会导致包括大脑在内的多个器官出现异常炎症反应,也会导致脑血管疾病,增加中风风险。这些都是老痴的重要诱发因素。

     

    改善饮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血糖,必要时可通过胰岛素和口服药来降低风险。

     

    !   牙病

    哈佛大学神经学教授、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遗传与衰老中心主任坦齐表示,牙龈炎和牙周炎表明口腔中有大量有害菌聚集,这些细菌毒素可随血液流入心脏和大脑,引发炎症。

     

    建议每天刷牙两次,并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看次牙医。

     

    !  听力丧失

    美国班纳老年痴呆症研究所研究员塔里奥特表示,听力丧失不会导致老痴性大脑生理变化,但会加速痴呆进程,加重病情。

     

     

    !  睡眠呼吸暂停

    美国《呼吸与危重病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有睡眠呼吸暂停现象的老年患者出现老痴的迹象更早。因此,治疗睡眠问题有助于预防或减缓老痴进程。

     

    !  疱疹和其他感染

    研究显示,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会加速老痴发病进程。反复爆发疱疹,产生斑块就会增加,晚年罹患老痴的风险就越大。建议老人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  高血压 

    《神经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血压高于同龄人的老人更易发生老痴。定期检查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按时服药,是高血压老人的必做功课。

     

    !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不全(包括甲减和甲亢)的老年女性更易出现记忆问题,从而加速老痴发病进程。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表示,甲状腺疾病很容易通过药物治疗,及时就诊是关键。

     

    !  维生素缺乏症

    研究表明,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认知受损;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老痴风险。验血可明确诊断维生素缺乏症,通过改善饮食、正确用药或补充剂,可有效缓解维生素缺乏症。

     

    饮食“十多五少”护大脑

     

    医学研究人员们结合目前已知的两种最健康的饮食,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设计了一种专门针对大脑健康的饮食模式——MIND饮食。研究发现,那些坚持MIND饮食习惯的人,大脑要比其他人年轻7.5岁。MIND饮食具体表现为“十多五少”。

     

    十多

     

     

    • 绿叶菜

    其中富含叶酸、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它们有助改善大脑健康,预防认知能力下降。

     

    • 橙黄色和红色等其他蔬菜

    这类蔬菜也富含多种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素,比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 浆果

    随着年龄增大,自由基会随着血液系统攻击脑细胞,若不补充抗氧化物质予以遏制,会导致大脑记忆逐渐丧失。浆果富含生物类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 橄榄油

    相对富含饱和脂肪的猪油、牛油等,橄榄油、大豆油等植物油更有利于大脑健康。

     

    • 全谷物

    其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够改善大脑健康。

     

    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用来传递信息的细胞膜由必需脂肪酸组成,这种营养素若不足,神经膜获取传递信息的效率就会下降,大脑也会变得迟钝。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材主要是鲭鱼、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

     

    • 坚果

    其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E,有助延缓大脑衰老。

     

     

    • 豆类

    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豆类可以增加饱腹感,并且还富含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在一项分析老年人饮食的研究中,跟多吃豆类的人相比,豆类摄入量最低的人认知能力下降最严重。

     

    • 家禽

    跟猪肉、羊肉等畜肉相比,禽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大脑健康有利。

     

    大脑的主要成分是水,缺水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大脑。研究发现,口渴时,人的反应会变慢,喝一杯水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这是因为,人口渴时,大脑处理口渴感信息占用大脑部分资源,补水之后,这部分大脑资源就释放了,提高了整体反应速度。

     

    五少

     

    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加速中老年人认知能力退化,长期大量吃糖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保护大脑,要少吃高盐高糖的食物。

     

     

    此外,反式脂肪酸、过氧脂质,都是大脑“杀手”,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要尽量少吃:

     

    • 反式脂肪酸藏身于蛋黄派、糕点、饼干等加工食品中。
    • 过氧脂质藏身于炸鱼、烤鸭等油炸食物中。
    • 铝藏身于油条、麻花、炸虾片等质地蓬松或脆爽的食品中。
  • 这个夏天,我们终于等来了《乐队的夏天》。今年的大波浪乐队火了一把,火的是《No Such Disease》这首直击灵魂的歌,火的更是乐队主唱李剑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身份。舞台上的李剑就像是一个疯狂的天才在表达自我,引起了乐迷们的强烈崇拜。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也因此进入了很多人的视野。

     

    同样,数学家、诺奖得主纳什也是一名精神分裂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曾被人问道:“怎么会相信有外星人招募了他去拯救世界呢?”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对于超自然存在的想法和我的数学想法是以同样的方式浮现于脑海的,所以当然得严肃对待了”。

     

    双相情感障碍显露出来的种种正面效应,让它又被称为“天才病”。

     

    “天才病”有什么好?

     

    把双相情感障碍叫做天才病,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名人太多了。

     

    除了纳什,画家中的梵高和马克·罗斯科,小说家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海明威,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的典型例子。当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注意到蓝色霉菌在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时,他并没有把培养皿往高压灭菌锅里一扔了事,相反却从中发现了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虽然天才们的精神状态受到了影响,但他们聪颖睿智,天赋异禀。他们或是音乐神童,或者具有超人的感知力。在这些名人的影响下,以至于当我们说起天才,“疯子” 这个词在很多人脑海中也会一闪而过。

     

     

     

    到底是什么让“天才病”赋予天才们别样的智慧呢?

     

    我们生活中可能常听到很多艺术天才们漫不经心地说,他们的灵感源于不小心听到的一段对话或者看到的小事。2014年迪恩·基思·西蒙顿在《The Wiley Handbook of Genius Wiley-Blackwell》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基因上具有更高精神分裂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更有可能从事创造性较高的职业,比如音乐家、画家、舞蹈家和作家等文艺工作。这种倾向于去关注一些看上去不相干的东西的能力,被称为“认知抑制解除”。

     

     

     

    那是不是任何人拥有这种能力都能成为天才呢?别高兴太早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就表示:高智商和“认知抑制接触”需要结合出现,才能出现天才般的创造力。

     

    一言不合就割耳朵的“天才病”

     

    “天才病”看起来就像是一种让人无比羡慕的超能力,但是现实却很残酷。

     

    双相情感障碍可怕的地方在于,患者展现出来的联想加快和创造力只是躁狂或轻躁狂的一种发病表现,但更多时候它带来的却是精神机能障碍。依据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的定义,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形式十分多样: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 + 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 + 抑郁发作。

     

    也就是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兼具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而且两种状况还会反复交替出现,像是大脑中两个极端的小人在拉扯自己。在抑郁时,他们感情麻木、心情低落、思维迟缓,任何人都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不能靠近;躁狂发作时,他们情绪高昂、易怒、随时准备大发雷霆,或出现明显的精力旺盛的情况,行为鲁莽冲动不计后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较单相抑郁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

     

     

     

     

    比如画家梵高一直都是疯疯癫癫的,他总是歇斯底里地咆哮、怒吼,吃颜料,喝松节油,还切下了自己的耳朵。在冷静的时候,他却好像无比清醒,表示:“我好像病入膏肓了”;作家凯鲁亚克则是酗酒成瘾,长期饮酒让他的大脑一直处在混沌、幻想和情绪激动之间,但他却把纠结、疯狂的内心活动写进了小说里,虽然带来了饱满的创作激情,却让他在47岁时早早离世了。

     

    而轻躁狂作为表现较轻的症状,因为一般不会出现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忽略了,最多可能以为患者只是在闹脾气。但事实上,76%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轻躁狂的表现,并且在我们身体里埋下了精神障碍的种子。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下,不仅患者本人十分痛苦,周围的亲人、朋友的正常生活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患上天才病,还有救吗?

     

    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但已经可以限定在遗传、后天消极环境以及自我反刍几大因素之中。因此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预防:

     

    1. 关注直系亲属确诊患者

     

    事实上,如果父母当中,有一个人有双相情感障碍,子女的患病率就会高达25%。因此,一旦发现这类高危人群有相应的症状出现就应该及时规范治疗。

     

    2. 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生活中碰到让自己无法走出来或郁闷的事情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协助,帮助自己进行心理疏导,不要在低落的情绪里越陷越深。

     

     

    双相情感障碍也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1.  服药治疗

     

    不少患者经过药物后能拥有和维持幸福完整的人生。但研究显示,即使在最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下,患者的复发率也高达40%以上。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有精神病患者因为不按时服药而导致复发的情况。

     

     

    2. 辅助治疗

     

    除了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还应联合多种治疗策略促进患者的康复,比如需要患者、家属、其他社会关系人的协作与配合。只有多方参与,才有可能保证有效和持续的治疗,争取更好的康复。

     

    无论是音乐家、作家还是画家,他们看起来患上了赋予超能力的“天才病”,但它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疾病,背后隐藏的痛苦和酸楚只有患者本人最清楚。

     

    如果你最近感觉到了比较严重的情绪波动或情绪压抑,可以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向专业医生获取调整心态的有效建议。未来的路还很长,Dr.京一直在这里,伴你走过健康的人生。

     

  • 很多人觉得一到五十岁,就应该顺应天命,无论是事业还是寿命,都已成定数。这种想法非常消极,因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愿意去发掘,就很有可能改变现状,遇到“奇迹”。

      
    其实到了五十岁左右,很多朋友都开始保养身体了,以前或许没有意识到,现在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有了质的飞跃,这主要还是因为身体开始有了一日不如一日的“迹象”。所以,对于年过半百的人来说,体质好、身体强健比什么都重要。

     

     

    不论男女,过了50岁,若能轻松完成3项运动,说明你有长寿的潜质

     

    深蹲

     

    可能很多人觉得深蹲听起来很简单,其实,这个动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尝试过的人都知道,深蹲对身体素质和腰力、关节的要求都是比较大的,很多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年轻人可能都坚持不了多久。如果你还能完成比较标准的深蹲动作,说明你的腰部肌肉、关节都还很年轻。

      
    游泳

     

    有些老人喜欢在冬天“冬泳”,在外人看来,他们的体质极好,免疫力高,冬泳不仅需要强大的勇气,还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支撑。其实,游泳也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坚持游泳的人,体质一般都不错。而且游泳考验的是人的心肺功能,也需要体力作为支撑,如果你游泳时不觉得吃力的话,说明体质还不错。

      
    慢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慢跑都是最简单易上手的运动项目,相比于其他运动,跑步所受到的限制更少,而且适用的年龄范围更广。我们经常在小区里看到很多中老年人绕着跑道在慢跑,这种方式对提高心肺功能、锻炼腿部肌肉、避免关节老化、促进血液循环都有帮助。若你还能轻松完成,说明身体还不错,长寿的希望很大。

      
    想长寿的人,最好坚持4件事,能增强体质,有益健康

     

     

    坚持泡脚

     

    腿脚冰凉在冬天很容易发生,有些女性和老年人,一到了降温的时候,全身就开始发冷,腿脚冰凉,寒气入侵。平时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疏散体内的寒气,排出湿毒,还能温养血脉,让身体迅速回温。

     

    很多人都喜欢在冬天泡脚,其实,泡脚不分季节,每天坚持才能巩固根本,养元气,疏郁气,加速人体血液循环,更有益身体健康。

      

    坚持刷牙

     

    牙口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的,有些朋友在年轻时不在意,喜欢吃一些坚硬、不容易咀嚼的食物,加上抽烟、喝饮料等习惯,让牙齿早早地告别了健康。到了中老年,不仅吃东西费劲,还容易被牙疼折磨。所以,坚持饭后刷牙,是对口腔的负责,也是在为以后打基础。

     

    坚持多欢笑

     

    人的心情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很多人是上了年纪以后,会经历更年期甚至患老年痴呆,性格会变得古怪,不爱交谈,比较孤僻,这对身体健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所以,人到中年,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平时多微笑,待人平和友善,对你也有好处。

      
    坚持慢生活

     

    其实,到了 50岁以后,“慢”字就应该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要慢,排便要慢、起床要慢、行走要慢等等,这些“慢”动作,都是避免血压飙升的方法,希望大家能重视。

     

    总结: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身体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也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不妨劝诫一下,帮助他人,也是在帮自己。

  •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从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一间教室传出来,在这里,一群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他们内心丰富却回避与人交流,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些特定的物品,或者出现重复、单调的行为。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美丽可爱却行为特殊。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人沟通,就像天空中闪烁着却遥远的星星。

     

    目前中国孤独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孤独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300余万。虽然孤独症的原因至今是个谜,但通过及时、正确的康复教育,许多孤独症儿童能够具备参与社交生活的能力。而帮助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逐渐进入社会步入正轨的康复师们,也在守护着这群星星的孩子。

     

           

    在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并一一答到之后,90后康复师张晓玉与他们挨个击掌,夸奖那些顺利完成“任务”的孩子们。

     

    今年25岁的张晓玉已经工作两年半,从特教专业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康复师。在她眼中,这些孩子们并不特殊。他们是天使,是遗落在地球上的星星,更是众多可爱的小朋友中普通的一员。这群孩子与普通孩子唯一的区别就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关爱他们。

     

           

    美术手工课上,给孩子们播放完关于足球的动画后,张晓玉发给孩子们一张足球的简笔画,然后引导他们把白色的轻黏土贴进白色的方格内。

     

    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儿童康复训练方面,张晓玉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她看来,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来自于家长的焦虑:如果一个技能教授了很长时间,孩子还是没有学会,家长便会担心孩子是否能够掌握这项技能,未来孩子是否能将学会的技能进行应用。而这也需要康复师有着专业的素养和足够的耐心。

     

           

    “把白色轻黏土揉成圆球,放到格子里面推开,把空白的地方填充上”。张晓玉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有所进步、成长。

     

           

    张晓玉引导一个孩子把球踢进用彩旗和桌子搭成的“球门”。孤独症孩子们的课程,有的看起来跟普通孩子的课程差不多,但老师的行为大都带着干预目标,例如通过下一些指令,来训练孩子的听者反应。

     

           

    让张晓玉难忘的,是一个叫小瑞(化名)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小瑞很难安静坐在座位上,上课也会不停跑动。慢慢地,依照制定的个别教育计划(IEP),随着康复干预的进行,他的进步越来越大,可以安静坐在课堂上40分钟,甚至可以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

     

    一次张晓玉不在课堂,小瑞就哭喊着要找晓玉老师。即使到后来,小瑞已经结束康复训练回到家中,也时常喊着要去学校找晓玉老师。“能感受到孩子对你的需要,这真的是一件很暖心的事情”。张晓玉说。

     

           

    张晓玉觉得,比起同情心,孩子们更需要同理心,需要公众的理解和包容。与张晓玉同龄的康复师于莹,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机缘巧合之下,于莹接触到了这群“星星的孩子”。

     

           

    随着康复干预的推进,于莹开始走入孩子们的世界。让于莹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叫皮皮(化名)的小男孩。

     

    初次见面,当于莹要去接近他时,对陌生人的抗拒使他本能地跑开了,皮皮的妈妈生气地打了他一巴掌,但他也并未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而只是轻轻抹去眼泪,继续玩手中的玩具小汽车。看着皮皮倔强的眼神,于莹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皮皮接纳自己。

     

    结合针对皮皮的教学计划,于莹也开始试着去和皮皮进行互动,比如一起做游戏、玩玩具。起初皮皮也不愿配合,但突然有一天,皮皮把他的小汽车放到了于莹手中,当于莹从惊讶中缓过神,皮皮已经抱住了于莹。从那一刻起,于莹跟皮皮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深入的了解,于莹渐渐意识到,他们也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孩子,有着孩童的纯真和顽皮。“其实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有着爱玩的特性,但他们却只将所有的欢乐和不开心藏在自己心中。”于莹说。

     

         

    除了跟孩子们朝夕相处,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们交流也是康复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今年已经64岁的曹芳是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专家顾问。目前曹芳主要担任专业咨询工作,也少不了与家长打交道。曹芳介绍,孩子完成康复训练回归社会之后,更艰辛的工作是由家长完成的。家长也要通过培训学会一些技能,来帮助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在儿童发展早期,很多家长容易将孤独症误认为普通的发育迟缓,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在工作中,曹芳见到过很多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后无法接受而痛哭流涕的家长。用一些成功的实例给予家长安慰和信心也成为了曹芳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曹芳曾在北医六院儿童病房从事20多年的护理工作,退休之后来到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从护理工作转入孤独症康复一线工作,对曹芳来说还有很多要学习,但多年的儿童护理工作经验也让她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

     

    除了安慰家长,由于孤独症儿童通常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曹芳也会用一些小玩具来安抚孩子们,或者先冷处理,等孩子的情绪发作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劝说和安慰,慢慢过渡到正常的交谈中。

     

           

    在曹芳看来,孤独症康复师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不仅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如果在某个阶段孩子处于进步并不明显的平稳期,有的康复师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因此曹芳认为,康复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也必须要有着强大的抗压能力。

     

    午休间隙,在康复师的办公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简短的培训。康复师孙红播放孩子们上课的录像,然后通过具体的行为分析孩子们的意图。专业偏医学方向的孙红为了提升自己,参加了很多专业的培训和课程,还报考了行为分析师证书资格认证。

     

    目前在我国,从事孤独症教育和康复职业的人员以女性为主,一半以上年龄小于30岁,从事特教工作的时间大部分都少于3年。截止到2016年,全国孤独症康复老师约6000名;孤独症康复老师只能覆盖1.3%的人群,剩下98.7%的人群暂无法得到有效康复训练。

     

           

    在一间教室的墙上,贴有“毕业快乐”的字样。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毕业意味着完成了康复课程,但他们的未来如何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内蒙古,有着15年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经验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欣会在“代表通道”发言时表示,目前国家的特殊教育还未辐射到孤独症儿童的相关领域。儿童的入学和教育问题无法解决,成人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就会更多。现在来看可能是一个家庭的负担,但是未来就有可能是整个社会的负担。

     

           

    孩子们未来的路如何走下去,这也是北大医疗脑健康副总经理何春梅一直关注的问题。何春梅介绍,一方面,孤独症的孩子们难以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有的孤独症孩子康复完成后进入了幼儿园普通的班级,结果遭到了其他孩子家长的反对,这也需要对大众有进一步的知识普及。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2019年“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是消除误区、倡导全纳,而这也是康复师们共同的梦想。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更多的孩子融入到正常的环境中,顺利进入幼儿园、小学,甚至回归到正常社会,帮助孩子建立自食其力的能力,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

     

  • 如果你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感到压力很大,它会对你的身体产生影响——我们的大脑中下丘脑向你的脑下垂体发出信号,它们一起向肾上腺发出信号,让你的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你的心率会上升,瞳孔扩大,血压和呼吸频率增加,从而感受到压力。

     

    那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呢?

    分享一个个人缓解压力比较好的方式——跑步。跑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跑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有氧运动来帮助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很多人会想,跑步会不会很累,这样身体会疲惫反而越发有压力。

     

    其实不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

     

    当你进行跑步或其他形式的有氧运动时,你的大脑会释放出两种强大的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和内源性大麻素。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

     

    《运动改造大脑》写道:“当我们跑步时,身体和大脑会产生内源性大麻素,他们会进入血液并到达脊髓,激活那里的受体……它们还流经整个奖励中枢和前额叶皮层,在那里直接影响多巴胺,此时,人体会产生大麻一样的欢欣快感!”

     

    此外,研究表明,运动还可以作为抗抑郁剂,让你不至于过敏易怒。当然,选择野外的跑步地点会比室内更好哦,毕竟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人感到放松。

     

    业余时间如何调整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预防抑郁的发生呢?

    1、释放掉让你不开心的情绪

     

    好心情需要放松,可以常常和朋友、家人聊聊天,把自己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可能不能立马解决问题,但是也可以有个释放。

     

    平时可以多和朋友饭后散步、遛狗,或者找一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听音乐、练瑜伽、慢跑等。或者给自己放个小长假,有时间了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也是不错哦~

     

    总之,只要是能让你放松,都可以尝试一下。

     

    2、均衡饮食

     

    有些食物可以抗抑郁情绪。如香蕉中含有能够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改善情绪;那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面粉、谷类、动物肝脏、水果等,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帮助哦。当然,你也可以在不开心的时候,选择一个能让你开心的食物,不用太强求某一种食物!

     

    只是这两种食物要少吃或者不吃哦~

     

    酒——因为酒中的酒精只会带给人们短暂的平静。

     

    喝酒会让不少抑郁症息者在醒来的时候变得更加神经质。很多潜在的抑郁因素也会被激发出来,因为酒精会阻止很多对脑部有益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这样丝豪达不到释放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

     

    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汉堡以及薯条会导致行动缓慢、思考迟钝以及疲劳。抑郁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上要禁忌那些对精神有刺激的食物,不要进食那些能刺激精神的食物,这样更有利于病情康复。

     

    3、抑郁症患者要定期复诊

     

    预防复发已患抑郁症者,要坚持治疗,定期复诊。保持良好心态,顺其自然,用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老年抑郁症患者要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周风云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孔令凯 

     

    「您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啊!」

     

    最近很多幼儿园都开学了,孩子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在这个时期,当父母领孩子去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的时候,必定有一些孩子会躲在妈妈身后,不愿意与前面这位陌生的老师见面,有时还会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不愿意松开。

     

    这时候,如果被其他人看见了,就免不了一些人会对孩子做出这样那样的评价。说的最多的,通常就是「缺乏安全感」。

     

    到底「安全感」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胆小」的孩子真的缺乏安全感吗?

     

     

    一 不一定!因为还有其他可能性呢!

     

    在临床中,我们不能单单因为患者说胸闷就立马诊断为心肌梗塞,我们也不能单单因为听到有人说肚子痛就诊断为阑尾炎。

     

    同样的,在心理学里,我们也不能单单因为有粘人、胆小、暴力等表现就直接判断孩子缺乏安全感。

     

    这是因为,有很多其他原因可以让孩子做出同样的表现,比方说,这可能是因为母子的分离焦虑,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慢热型气质,甚至可能是因为老师看起来不友好。

     

    安全感,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性而已。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而感到焦虑、自责或者愧疚。不论是谁,只通过几分钟的接触就做出「安全感缺乏」的评价肯定是不正确的。

     

     

    二 当然,这里不得不说什么是「安全感」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当宝宝出生后,医生们都会尽量让新生儿与妈妈进行肌肤接触并鼓励妈妈们进行母乳喂养。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新生儿在出生的第一个小时内会比较清醒,因此可以保证新生儿能够吸吮到足够的母乳;另外一方面就是,这样做可以增加母子双方的情感联结。

     

    而这个情感联结,恰恰就是建立安全感所需要的基础。

     

    第一次提出这个观念的,就是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分析师约翰·鲍比(John Bowlby)。他认为,母亲对孩子的需求的回应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建立。

     

    这个观点,正是目前在心理学界内很流行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根据目前已经被其他研究者优化修改过的「依恋理论」,通过长期观察孩子的主要行为表现,孩子们可以被分成 4 类:

     

    1.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会把父母当作自己的「安全基地(Secure Base)」和「避风港(Safe Haven)」,所以当父母在场的时候,孩子会自由地探索陌生的环境,也能自信地与陌生人说话或者玩耍;而当父母离开了,孩子就会感到有一些沮丧,但是只要等父母回来后抱一抱,孩子就能很容易地被安抚。

     

    毕竟,这些孩子们知道,只要父母在附近,自己有需求、遇到危险了或者害怕了的时候就能随时回到父母身边。

     

    通常来说,这类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当这类有安全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有更高的自尊心和更好的自立能力,而且他们比较不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此这些孩子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建立社会关系。

     

    2. 焦虑-抵抗非安全型依恋(anxious-resistant insecure attachment)

     

    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会特别粘父母,因此即使父母在场,他们也不太愿意去探索陌生的环境,更不愿意与陌生人打交道。

     

    他们所需要的就是「绝对的安全」,因此一旦父母离开了他们就会哭闹不止,而当父母回来的时候,他们会希望在父母身边但是会拒绝父母的安抚,甚至会「下手」打父母。

     

    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也叫做「矛盾型依恋(ambivalent attachment)」,因为他们太矛盾了,都不知道要不要父母的安抚。

     

    3. 焦虑-回避非安全型依恋(anxious-avoidant insecure attachment)

     

    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反而不怎么会去粘父母,也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开而感到焦虑,更不会因为父母的回来而感到不同。

     

    所以,这些孩子对所有人都是同一种表现——冷漠。他们不单单会对任何人表现出冷漠,还会对陌生的环境也感到冷漠,都不会怎么去探索,也不会表现出什么感情。

     

    而且,如果这些孩子哭了,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安抚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并不需要通过特定的人来得到安慰。

     

    因此,这些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独立、很我行我素,但是其实他们的内心并没有任何安全感。他们只是屏蔽了自己的感觉而已。

     

    4. 紊乱/迷失型依恋(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最后这一种是后来才加上的。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缺乏一种固定的反应方式,有时会像抵抗型那样特别粘父母,有时却会像回避型那样冷漠。

     

    这种类型是所有类型当中最不理想的,因为虽然前面两种非安全型依恋并不是理想的依恋,但是那都是孩子应对这个世界的特定方式,因此如果说父母是孩子为了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种类型里,孩子看到的镜子是支离破碎的。

     

    这些就是依恋理论里的 4 种类型。通过了解这 4 种依恋类型我们就可以悟出,只有当父母给孩子建立起了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够放开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三那父母的回应会怎么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呢?

     

    其实,鲍比不仅仅把孩子们归类到了这 4 中依恋类型中的一种,他的团队和后续的研究人员也试图找出父母的育儿行为与每种类型的联系。

     

    他们成功了!研究人员发现,要让孩子能够真正地独立,必须先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安全的依恋。而这,靠的就是父母是否能够及时地、适当地满足孩子早期的需求。

     

    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及时、适当。单单快速地回应是不能够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安全的依恋的,孩子还需要父母提供正确的回应。

     

    那什么是及时适当的回应呢?举个例子,如果父母听到自己的宝宝哭了,自己应该做的就是立马去照顾宝宝并解决掉宝宝的烦恼,而不是努力地、一味地安抚宝宝。

     

    毕竟,如果宝宝是因为饿了而哭闹,或者说是因为拉粑粑了所以不舒服,虽然父母可以通过抱、摇、轻拍等方式使得孩子停止哭闹,但是这只是回避了问题,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得到解决。

     

    父母的这种不适当的,或者不及时地回应,反而会让孩子得不到安全感,长期这样就会形成焦虑-抵抗非安全型依恋。毕竟,孩子会逐渐发现,只有当自己的哭闹足够强,才能引起你的重视。

     

    而如果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父母一直坚持「哭了不抱, 不哭才抱」的态度,这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焦虑-回避非安全型依恋。这是因为,孩子已经绝望了,孩子知道无论如何跟父母沟通都无法得到父母的回应的。

     

    他们最终会发现,只要自己不表现出任何期望,自己就不会失望难过。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不流露出任何感情。

     

    最后,如果父母在婴幼儿出生前后因为受到过极大的创伤所以极度地抑郁,比如刚好遇到亲朋好友的离世,父母的这种消极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应对能力,因此孩子会表现出紊乱/迷失型依恋。

    四我看我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呢?

     

    之前说过,不同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原因可能不尽相同,而且如果这样的行为表现只是偶尔出现的话,那就更不能因此归因到安全感上。

     

    但是如果父母通过上面的描述,觉得自己的回应方式有改进的空间,那我是赞成父母去调整自己的行为的,而且这样也许还能改变孩子的应对方式。

     

    要做到及时、适当的回应,这意味着父母应该做到两点:

     

        调整自己的敏感性,以此能够更早地接收到孩子发出的需求信号。

     

        调整自己的回应方式,去思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需要怎么做。

     

    一个很好的调整方式就是多跟孩子玩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比方说,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把孩子的一条腿与自己的一条腿绑在一起,与另外一个团队比赛谁先到目的地;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在同一个团队里玩大富翁,或者踢足球、打双人羽毛球。

     

    这些团队游戏都需要父母变得更加敏感并做出正确的回应。通过多次地这样玩,不仅能够让父母的回应变得更好,而且也能够逐渐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因此会有更好的默契。

    总 结

     

    虽然我们不能单单通过孩子的某一种行为就判断为安全感的缺乏,但是早期的依恋关系对安全感的建立相当的重要。

     

    而这,跟父母对孩子的回应速度和质量都有关系。所以,父母是否能够及时地、适当地进行回应,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举动。

     

    不过,父母不要因为自己一次两次地没有及时地回应而感到内疚,因为只有长期地、持续地保持同一种回应才可能会影响到孩子。

     

    如果觉得自己的回应方式可以改进,一个调节自己的回应方式很好的办法就是,多跟孩子玩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

     

    这样做,父母不仅会变得更加敏感并做出适当的回应,还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也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Bowlby J.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I: Attachment.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1. ISBN 9780140212761.

    [2]Bowlby J. Separation anxiety. Int J Psychoanal. 1960;41:89-113.

    [3]Aronoff J. Parental Nurturance in the Standard Cross-Cultural Sample: Theory, Coding, and Scores. Cross-Cultural Research. 2012;46(4):315–347. doi:10.1177/1069397112450851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而睡眠质量不佳会造成人的精神萎靡不振,感到/疲劳犯困,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有人说,睡眠质量,可以说就是人生质量。大家认同这个说法吗?

     

     

    睡眠给身体带来哪些好处?

     

    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给人的身体带来诸多益处。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后,通过睡眠可以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睡眠还可以帮助人们修复脑细胞、恢复和加强记忆功能,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高效的睡眠质量,才能保证人们充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精力。

     

    怎么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1)讲究节气养生原则:

     

    春季要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皆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

     

    (2)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要规律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卧室环境要舒适,温度适宜,避免强光、噪声等。晚餐不宜吃得过饱;睡前不要喝茶、喝咖啡、吸烟、食用易引起兴奋的食品;睡前半小时停止紧张的学习和繁重的工作。

     

    (3)安排好适当的午睡:

     

    午睡可以使体力和脑力迅速得到恢复,使精力更旺盛,情绪更饱满。特别是对于晚上睡觉很晚的人和早起的人尤其重要。不过晚上失眠的朋友,若是因午睡引起则不宜再午睡。

     

    (4)注意睡觉姿势:

     

    有研究表明,身睡如弓的姿势睡眠效果比较好,向右侧卧的睡眠姿势心脏负担轻。此外,睡眠时还要注意双手不要放在心脏附近等。

     

    (5)饮食助眠:

     

    许多食品具有安神宁心、疏肝理气功效,可缓解失眠,比如莲子、红枣、桂圆等。中医认为,酸枣仁有宁心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对心烦、心悸不安引起的失眠效果尤佳。此外,中老年人如果经常失眠,可以取等量的桂圆、莲子熬汤饮用,可宁心安神、健脾补肾。

     

    (6)适当运动:

     

    经常从事健身运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可增加大脑供血,调节紧张的神经,保持乐观情绪,增强体质,有益于睡眠。有氧运动量对你的体温节律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任何运动锻炼都能快速提高体温,这对你的睡眠系统很有好处。

     

    锻炼能使你每天的峰值体温更上一层楼。这比其他任何一种提高体能的方法都有效。锻炼能延缓天黑后体温的下降,让你更长时间地 保持清醒警觉。最后我要说的是,锻炼能让你在一天结束时体温更迅速地下降,然后更长 时间地保持更低的温度。这能保证你能睡得更熟。

     

     

    结语

     

    总之,笔者很认同“睡眠质量就是人生质量”这个观点。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所以每个人都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睡眠质量,远离睡眠障碍。

  • 前几天有位妈妈问我,关于宝宝厌奶的问题,今天针对宝宝厌奶写了一篇文章,包括导致宝宝厌奶的原因,以及厌奶后要如何应对?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1、吃奶不认真啦

     

    宝宝一天天长大,对外面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好奇,宝宝开始学会识别和辨认,可以听见、看见更多新鲜的事物,由于被外界事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在吃奶时容易开小差,无法专注吃奶,在妈妈们看来,宝宝就是厌奶,其实对于这种情况的厌奶,不过担心,说明宝宝长大了,进步了哟!

     

    应对方法: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厌奶,普遍发生在4到6个月,甚至有的宝宝在3个月便有厌奶的现象。厌奶期会持续多久因人而异,从1~2星期到半年都有。生理性厌奶宝宝的特征是发育正常,活力很好,只是奶最暂时减少,通过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食欲。如果因为厌奶造成宝宝体重下降或长时间不长的情况,就需要增加奶的热量密度或者还可以调整喂养间隔。

     

    2、吃辅食到时奶量减少

     

    随着月龄增加,宝宝开始吃辅食,慢慢的吃得辅食越来越多,对奶的需求也会相应少下来,如果以小月龄时期的奶量来参考,可能就会觉得宝宝吃奶少了厌奶了,但其实也不是。

     

    应对方法:到了可以添加辅食的月龄,辅食口味必须清淡,不添加任何糖、盐等调味料,若宝宝吃过了重口味的辅食,那必然对清淡的母乳更加提不起兴趣;避免经常添加果汁、米汤等液体,以防占据了宝宝的胃容量,影响吃奶。

     

     

    3、宝宝长牙了

     

    宝宝大约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因而特别爱咬东西,不喜欢吸吮,连带也就不爱喝奶了。并且长牙的时候会出现牙龈痒、牙龈疼痛等不适感。在乳牙慢慢顶出牙龈时,疼痛会加剧,宝宝会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甚至厌奶等表现。

     

    应对方法:对于出牙期的宝宝,妈妈可以准备一些牙胶、磨牙饼干等缓解出牙不适;还可以在家自己切一些黄瓜条、胡萝卜条等让宝宝来啃咬。

     

    4、宝宝身体不适

     

    一种是疾病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使胃肠消化能力下降;另一种是由于环境剌激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当孩子出现厌奶时,应该先找病理因素,看孩子是不是生病了,鹅口疮、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等,都会出现奶量下降,需要找到原因及时应对。

      

    应对方法:这种情况属于疾病因素引发的厌奶,这种情况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并治疗。

  • 一、抑郁症的特点


    1、早晨重,晚上轻

     

    典型的抑郁心境会有晨重晚轻的特点,即在早晨情绪低落,傍晚有所减轻。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径或者增加,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等。

     

     

    2、中国抑郁症患者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章状并不明显,突出的会是身体的各种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想者常常会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3、女性抑郁症的比例更高

     

    有一个惊人的数据:全世界女性中、大约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最新统计。而且相对于男性、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更大、这似界跟女性更重视情感体验、情绪长期滞留某一状态有关。

     

     

    二、荣格认为:抑郁症有五大症状


    很早以前、荣格就将部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他认为、郎临床状主要表现以下这些方面

     

    1、情绪症状

     

    荣格在研究中发现、情猜状是一个人患上部底后最普遍也最显者的状。出现这种状后、想者就会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绝望、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对平里的爱好也打不起精神、甚至会对所有东西都表丧失兴趣。试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果让患者自己描述这种感受、他们会用“孤单“倒霉”“”无助”“悲哀”“缺少色彩”进行表述。

     

    2、认知症状

     

    通常,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评价非常低,经常莫名其妙地贬低自己,感觉自己对不起别人,产生深深的自责感,他们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是社会的废物和寄生虫。他们常夸大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身的优点,把过去的一般性缺点,夸大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甚至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在生活工作中,一旦出现不顺,他们就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甚至某些重度抑郁症患者会认为他们应该为不公正的事情负责,并愿意接受“惩罚”。

      

    3、躯体症状

     

    荣格通过研究发现,躯体症状是隐藏得最深的,主要表现为精力丧失、懒于工作、懒于家务等。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一切心理和生理的快感都会迅速消失。比如,平时对美食感兴趣的人,再好的美味佳肴也不能勾起他的胃口;热爱音乐的人,再动听的旋律也不能打动他的心。此外,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令人担忧,入睡困难、经常性的失眠多梦等都在侵蚀他的生活。

     

    4、动机症状

     

    主要表现在患者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头脑迟纯、言语行动缓慢、语调低沉都是最明显的表现。严重时,个体不动、不食、不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患者有自系的念头。对于正常人来说,早晨起床,按时工作或者上学,在工作、学习中快乐,并等力实梦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对于抑症者来,这些是非常困的事情。他们会每天衣衫凌乱地坐在沙发上头物、言少语,甚至终日茶饭不思,即使做出动作,也是迟缓的。

     

    5、代偿症状

     

    这种症状的表现之一就是患者疯狂工作,加班加点,用工作转移注意力,借以缓解抑郁的痛苦。还有一种表现是,患者故意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强颜欢笑,止家人和朋友认为他的抑郁症已经好转。其实,这只是患者为了减径家人和朋友的担忧想出的对策,其动机或许是为了麻痹家人和朋友,以便自杀。

     

    三、抑郁症的病因


    1、“不愉快”不是根本所在,应对方式才是关键

     

    抑郁更是应变不当的不良结果。当心境刚开始低落时,“不愉快”并不是造成伤害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对这种“不愉快”的方式才是根本所在、那些我们习惯性用来摆脱困境的方法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解脱、反而会成为困住我们的牢。

     

    2、太把它当回事,要适当“忽视”它

     

    换句话说,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所有刻意摆脱抑郁的方法都是行不通的、那只能是自掘坟墓。比如、在凌晨3点对自己进行强迫性反省,苛责自己“软弱”,这些会像一台精神搅碎机、把个体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渊。任何一个在无眠之夜银转反侧过的人,或者曾经抛开一切专心反省的人、都明白这种努力是多么无效。但是、我们同样也明白自己是多么容易陷入这种习惯性思维当中、所以、对于抑郁、“正视”它反不如适当地“忽视”它。

      

    四、如何应对抑郁症


    上面说了这么多抑郁的症状和病因、那么该如何应对抑度郁定这个“地狱恶魔”呢?

     

    1、制订行动计划

     

    由于抑郁症大多是因为惰性而产生的,因此行动就是它的“克星”。荣格认为,如果缺少行动,整日无所事事,精神上就会空虚,进而加重抑郁症的症状,为此需要用行动充实自己。比如,忠者应该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只有感觉到有事情可做,精神才不会空虚,而抑郁症症状也会有所好转。

     

    2、以利他主义精神给予别人帮助

     

    荣格认为,树立患者的利他主义精神对于治疗抑郁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患者告诉自已“我要尽量帮助别人,我是有价值的人,别人得到我的帮助会心情舒畅”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仅可以贏得别人由衷的赞赏,还能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最终抑郁会被人际交往治愈。

     

    3、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

     

    很多医学家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高度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比如,通过慢跑、游泳、步行等方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力,当其精神压力松弛后,便可以以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而精神的压力也可以随之消退。

     

    4、多安排一些可以让心情变好的事情

     

    也就是说,将愉悦身心、积极向上的活动列入日程中。比如,和朋友欣赏节奏欢快的电影、听动听的音乐、接触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参加一些聚餐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抑郁,从而缓解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精神科推荐医生
    张家瑞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家瑞:https://cont.jd.com/doctor/251710884911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2万
    立即咨询
    刘立恒
    三级甲等可开方
    刘立恒:https://cont.jd.com/doctor/272111231640
    主治医师
    擅长: 睡眠障碍,双相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擅长: 睡眠障碍,双相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3021
    立即咨询
    席平
    三级甲等可开方
    席平:https://cont.jd.com/doctor/405313952040
    主治医师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应激障碍,老年痴呆,酒精戒断,儿童多动症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应激障碍,老年痴呆,酒精戒断,儿童多动症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353
    立即咨询
    高学正
    三级甲等可开方
    高学正:https://cont.jd.com/doctor/250810838960
    主治医师
    擅长: 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同性恋、新冠后遗症、长新冠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擅长: 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同性恋、新冠后遗症、长新冠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4万
    立即咨询
    高作惠
    三级甲等可开方
    高作惠:https://cont.jd.com/doctor/34161260762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精神科常见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
    擅长: 精神科常见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170
    立即咨询
    张亚娟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亚娟:https://cont.jd.com/doctor/375113728563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211
    立即咨询
    陈彦
    三级甲等可开方
    陈彦:https://cont.jd.com/doctor/35661324931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在三甲医院从事重症医学13年,发热门诊工作经历1年,参加张道龙医生举办的国际标准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规范化培训 4 年,作为出镜医生接受张道龙医生一对一督导半年,目前转岗到精神科工作。熟悉各类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的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生物—心理—社会诊疗模式服务患者。
    擅长: 在三甲医院从事重症医学13年,发热门诊工作经历1年,参加张道龙医生举办的国际标准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规范化培训 4 年,作为出镜医生接受张道龙医生一对一督导半年,目前转岗到精神科工作。熟悉各类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的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生物—心理—社会诊疗模式服务患者。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665
    立即咨询
    王慧
    三级甲等可开方
    王慧:https://cont.jd.com/doctor/372413718551
    主治医师
    擅长: 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药物、心理及物理治疗,心理咨询
    擅长: 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药物、心理及物理治疗,心理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324
    立即咨询
    陈旭东
    三级甲等可开方
    陈旭东:https://cont.jd.com/doctor/262311027341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厌学、游戏成瘾及失眠等的诊治与心理咨询及治疗。
    擅长: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厌学、游戏成瘾及失眠等的诊治与心理咨询及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609
    立即咨询
    倪海清
    三级甲等可开方
    倪海清:https://cont.jd.com/doctor/398913894869
    主治医师
    擅长: 老年痴呆,成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擅长: 老年痴呆,成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31
    立即咨询
    王力芳
    三级甲等可开方
    王力芳:https://cont.jd.com/doctor/259010979308
    主治医师
    擅长: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擅长: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979
    立即咨询
    黄泽滨
    三级甲等可开方
    黄泽滨:https://cont.jd.com/doctor/384613773201
    主治医师
    擅长: 接受精神科各亚专科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治,主张联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的综合治疗理念。
    擅长: 接受精神科各亚专科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治,主张联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的综合治疗理念。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09
    立即咨询
    汪六六
    三级甲等可开方
    汪六六:https://cont.jd.com/doctor/275211284890
    主治医师
    擅长: 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物质依赖等等。门诊出诊时间:周三或周六全天。
    擅长: 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物质依赖等等。门诊出诊时间:周三或周六全天。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4.9万
    立即咨询
    郑文静
    三级甲等可开方
    郑文静:https://cont.jd.com/doctor/262911045387
    主治医师
    擅长: 1 双相情感障碍 2 抑郁症 3 焦虑障碍 4精神分裂症5睡眠障碍
    擅长: 1 双相情感障碍 2 抑郁症 3 焦虑障碍 4精神分裂症5睡眠障碍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29
    立即咨询
    金莲玉
    三级其他可开方
    金莲玉:https://cont.jd.com/doctor/216610505164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失眠,抑郁,焦虑,强迫,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青少年儿童,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问题。
    擅长: 失眠,抑郁,焦虑,强迫,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青少年儿童,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问题。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3.0万
    立即咨询
    刘春英
    三级甲等可开方
    刘春英:https://cont.jd.com/doctor/25171088054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失眠、抑郁、焦虑、痴呆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颇有心得。
    擅长: 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失眠、抑郁、焦虑、痴呆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颇有心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4万
    立即咨询
    邵岩
    三级甲等可开方
    邵岩:https://cont.jd.com/doctor/272311240993
    主治医师
    擅长: 失眠、不宁腿、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等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失眠心理治疗; 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
    擅长: 失眠、不宁腿、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等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失眠心理治疗; 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257
    立即咨询
    郭英
    三级甲等可开方
    郭英:https://cont.jd.com/doctor/281311441512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诊治
    擅长: 擅长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诊治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524
    立即咨询
    范肖冬
    三级甲等可开方
    范肖冬:https://cont.jd.com/doctor/258110970888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焦虑、抑郁、失眠、惊恐、躯体症状、疑病症
    擅长: 焦虑、抑郁、失眠、惊恐、躯体症状、疑病症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568
    立即咨询
    孙科
    三级甲等可开方
    孙科:https://cont.jd.com/doctor/251610877869
    主治医师
    擅长: 长期从事各种精神障碍一线诊疗工作。
    擅长: 长期从事各种精神障碍一线诊疗工作。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792
    立即咨询
    张鸿燕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鸿燕:https://cont.jd.com/doctor/312512158408
    主任医师
    擅长: 成人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新药临床
    擅长: 成人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新药临床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447
    立即咨询
    刘增训
    三级甲等可开方
    刘增训:https://cont.jd.com/doctor/265011091277
    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戒酒戒毒及心理咨询和治疗。
    擅长: 擅长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戒酒戒毒及心理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016
    立即咨询
    张卫华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卫华:https://cont.jd.com/doctor/25001082325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擅长: 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3163
    立即咨询
    胡晓华
    三级甲等可开方
    胡晓华:https://cont.jd.com/doctor/274411271617
    主任医师
    擅长: 各种心理障碍的心理评估和整体治疗,尤其是精神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重性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并积极投入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特别是针对子代风险、进行精神障碍者的婚育咨询
    擅长: 各种心理障碍的心理评估和整体治疗,尤其是精神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重性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并积极投入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特别是针对子代风险、进行精神障碍者的婚育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081
    立即咨询
    周超
    三级甲等可开方
    周超:https://cont.jd.com/doctor/250910851280
    主治医师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成瘾等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成瘾等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494
    立即咨询
    彭雪梅
    三级甲等可开方
    彭雪梅:https://cont.jd.com/doctor/25151088048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青少年厌学、网络成瘾等问题的咨询。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青少年厌学、网络成瘾等问题的咨询。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566
    立即咨询
    郑雅格
    三级甲等可开方
    郑雅格:https://cont.jd.com/doctor/391613842058
    主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孤独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孤独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549
    立即咨询
    谢彬
    三级甲等
    谢彬:https://cont.jd.com/doctor/258110981653
    副主任医师
    擅长: 针灸结合中、西药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疾病。
    擅长: 针灸结合中、西药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1335
    立即咨询
    贾春廷
    三级甲等可开方
    贾春廷:https://cont.jd.com/doctor/27341127888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情绪管理、心理障碍、婚姻家庭及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擅长: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情绪管理、心理障碍、婚姻家庭及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6.6万
    立即咨询
    黄慧
    三级甲等可开方
    黄慧:https://cont.jd.com/doctor/251510864888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及相关障碍,物质及行为成瘾等。
    擅长: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及相关障碍,物质及行为成瘾等。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299
    立即咨询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施慎逊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秦有
    施慎逊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