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孤独症

孤独症

别名: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小儿孤独症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精神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孤独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孤独症谱系儿童情绪波动异常如何处理?——浅谈触觉训练的重要性

孤独症儿童情绪波动异常如何处理?从感觉统合训练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孤独症儿童触觉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导致的。触觉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径,并且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触觉感受器是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感受器,它承担的功能非常广泛,影响儿童各个基础领域的发展。触觉及其他肤觉(温度觉和痛觉)的感受器与神经系统都源于胚胎发育中的外胚层,同根同源。神经系统居内,调控中枢;触觉系统居外,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基础。 儿童早期如果触觉系统功能发展异常,就会影响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神经发育障碍儿童中,触觉功能异常存在非常普遍。所以,触觉功能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外显表现方面分析,触觉训练的功能有: 增强情绪调节。如情绪不稳定,长时间哭闹不止,容易过度兴奋等。 改善行为问题。如啃咬手指,什么东西都想往嘴里放,摸生殖器,拔毛发(睫毛或者头发),攻击性行为等各种怪异行为。 改善适应性能力。如适应能力差,对所有陌生的人、物、环境适应很慢,需要很久才能接受等。 增加情感体验。如情感相对匮乏,除了高兴和不高兴外,无其它丰富情感体验等。 其它症状:挑食偏食、害怕噪音而捂耳朵、容易分心、语言发展迟缓、固执等。 马红光,高级感觉统合治疗师,从事孤独症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工作近十年,熟练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评估与个别化方案的制定,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等各类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张翠芳

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8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除了不看人、不说话、不交流,还有那些表现呢?

“医生,我的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特调皮,在幼儿园里不听老师的话,不怕老师,想干嘛就干嘛,别的小朋友不愿跟他玩,他也不愿跟小朋友玩,你看他是不是多动症啊。”门诊经常会有很多孩子以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不合群、学习困难等来就诊。但其中一部分最终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为什么不是多动症而是孤独症呢?要想充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今天带来的这个话题,孤独症的症状表现不只是不看人、不说话、不交流。那么还有哪些我们普通大众不熟悉的表现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个门诊案例。 例1: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课堂正常秩序。家长诉孩子自上幼儿园时就好动,曾换过两家幼儿园,不听老师的话,想干嘛就干嘛,比如小朋友都在跟着老师跳舞,他可能会突然跑出教室,老师怎么叫都叫不回来,但他在外面跑一圈就又自己回来了。老师在前面讲故事,他会突然跑过去抱抱老师。诸如此类的行为常常发生。上小学后这些行为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小动作多,想站就站,想离坐就离坐,有时候会钻到桌子下面,不管谁的东西只要他感兴趣就拿着看看,包括老师的东西,也不管对方想不想让他看。无论什么东西都爱闻闻, 常自言自语,一句话反复说,并且看到什么说什么。在学校不受同学欢迎, 但他会主动找同学玩,但总是玩不好,互动方式让对方厌烦,比如同学们在一起玩,他突然想抱对方就会死死地抱住也不管对方愿不愿意,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中等,从小记忆力好,喜欢看地图,记路线,记公交站牌,而且记忆非常准确,去奶奶家要走固定的路线,要做固定的那趟公交,如果非让他乘坐另一路他会很不舒服会一直叨叨为什么不做另一趟公交车。运动不协调,至今跳不好绳,上不好体育课。 例2:男,5岁,幼儿园大班, 因多动,不听指令,调皮捣乱,老师建议到医院看看故家长带孩子就诊。家长诉说在幼儿园多动,不听指令, 行为如在家一般,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根本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经常在别人书上乱图、乱画。老师诉他在幼儿园不会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经常自己在一边鼓捣东西玩,喜欢把东西摆成一排,摆的整整齐齐,家长诉在幼儿园看似注意力不集中但老师讲的儿歌、小故事他都记住了,但在幼儿园吃了什么、玩了什么不会与家人诉说,不会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该患儿小时候就喜欢看电视广告及各种广告牌,对文字记忆较好,告诉他一两遍就记住了,语言发育好,所以总喜欢在路上念各种广告牌的内容,非常挑食,喜欢吃肉,只吃土豆和菜花,其他绿叶蔬菜一律不吃,至今怕强声, 如鞭炮、电锯声, 听见会吓得捂着耳朵跑得远远的。 看似患儿就诊的主要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但是通过采集病史,症状表现,量表评估,辅助检查,最后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那么我们一起了解以下2方面内容谜底皆可以解开。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以往的诊断和分类系统中被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爱好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 (一) 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不能与别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没有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或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拒绝拥抱和爱抚。对别人的关爱也没有愉快和满足感。分不清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遇到不高兴的事不能寻求父母的安慰,父母离开没有尾随表示依恋。与同龄人难以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在幼儿园多独处,不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儿童做游戏没有参与的愿望或兴趣。还有部分患儿喜欢跟其它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但不能良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交往方式不恰当搞得其他人不愿与其互动。 (二) 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这是多数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两三岁不会说话,四五岁只说单词或简短词句等,还有部分患儿语言词汇量基本正常,但他讲的话内容与当时环境、与别人正在谈论的话题完全不相关。患儿讲话时毫不在意别人是否在听,好像在自言自语。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和感情。重复语言,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等。 (三) 兴趣范围狭窄、动作行为刻板重复 对儿童玩具、游戏不感兴趣,却喜欢玩耍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瓶盖,电扇排风扇,汽车轮子,下水道流水,文字,数字,广告牌,地图,路线等。某种行为活动程序化仪式化,改变就会出现情绪变化焦虑不安、哭闹、反抗等,如走相同的路线,吃单一的食物,固定的地点做相同的事,玩具摆成一排等。重复的行为动作如拍手、转圈、蹦跳、踮脚尖等。 其他伴随症状有: 1、 智力障碍 文献报道75%-80%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也就是说还有一部分患儿智力是正常的。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文献报道41%-78%患儿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另外还伴有癫痫、抽动症、饮食行为问题、胃肠道问题、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 孤独症与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具有明显的活动过度、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表现,并影响学习、生活等,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比如家、学校、游乐场等,发病年龄在12之前。孤独症患儿也会存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但是它的核心症状是人际交往困难,兴趣爱好局限特殊,以及行为刻板重复仪式化,所以二者的诊断是有区分的。 案例中的患儿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而不是单纯的多动症。 总之,希望我们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了解孤独症,减少孤独症的漏诊、误诊,帮助更多的孤独症患儿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尽早接受良好的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 张翠芳,儿童康复科副主任,自闭症首席医师,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心理健康与干预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孤独症谱系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北省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第一届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童康复工作十余年,擅长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儿童情绪障碍疾病的诊治。

张翠芳

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8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会玩的父母 专注的孩子

初为父母,既有莫大的喜悦,也有新手父母的担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特殊孩子的教育,更加让家长无处着力。 结合孤独症谱系儿童在社交方面的特点:例如在目光接触、与人沟通、学习手势、说话以及听从指令等方面存在困难,下面介绍几个方向开展引导,以帮助您和孩子拥有更加和谐的亲子时光: 1、跟随孩子的引导,让孩子选择玩具或活动,多项研究尝试,孩子自己选择活动时,他们会表现出更适当的社交和游戏行为,且出现的破坏性行为会相对较少。 2、模仿孩子的引导,对孩子进行模仿可以增加被模仿的行为,例如孩子通过挥手表示兴奋,但我们可用拍手来表示兴奋,或者将双手放在头顶上并说:“哇,我做到了。”这些动作和语言都是在向孩子展示一个更加恰当的行为。 3、示范及扩展语言的引导,父母说话的内容和方式都会对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在示范语言时,家长们可向孩子示范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上的一些特征。以吹泡泡活动为例,父母示范吹的动作并引导孩子来表达。除使用名词和动词外,还可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包括面部表情、手势、文字和图片等,帮助孩子更简单地理解对应行为词汇,以此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4、有趣障碍物的引导,让孩子在玩游戏时,家长可建立有趣的障碍物设立,如跟孩子说话,用玩具吸引或用夸张动作来打断孩子的游戏。设置有趣障碍物的方法参考如下: (1)预先使用一些相对简短词语,提醒孩子注意即将有事情发生; (2)设置障碍,例如孩子正在漫无目的地闲逛或来回奔跑,家长可以挡住他的路,并示范出想让孩子学会的语言; (3)等待孩子以某种行为方式进行沟通或回应; (4)对孩子的沟通作出回应。通过这种行为引导方式,提升孩子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达到与孩子良性沟通的目的。 幸福快乐的亲子时光,每一次微笑都是最美的,希望学习了以上几个方法,能让您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张翠芳

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88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游戏中探索世界

玩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孤独症儿童以兴趣点低,兴趣范围狭窄为主要特征之一,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以拓展其兴趣爱好范围。本次培训韩笑冬老师就与家长分享了“如何引导儿童独立游戏”的主题内容。 引导儿童独立游戏包括独立选择——独立玩耍——独立结束三个部分。最终的目标是孤独症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由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指引,到自己独自体验游戏全过程。 从独立选择和独立结束来看,独立选择是孩子主动取物、收物的应用。开始选择时,等待孩子摸一摸,看一看后,辅助孩子探索玩具,恰当把玩,培养兴趣。独立结束是要与孩子约定好,通过计时表或沙漏建立时间感知,体验完成。 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擅长模仿,我们就以动作演示为主;如果孩子擅长听指令,我们就以语言表达为主;如果孩子视觉基础扎实,我们就以图片提示为主,提高孩子玩的能力和拓展孩子的兴趣。为了达到独立的目标,以玩敲击飞人为例。游戏中孩子要配对颜色,恰当放入,并将小人敲飞。通过观察孩子是否可以完成组装,是否可以敲飞小人,我们针对性辅助孩子,恰时撤退辅助。孩子也就逐步独立玩游戏或玩具了。

张翠芳

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8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先有蛋?先有鸡?——NO,先有计划!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到底谁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今天借着这个哲学问题抛砖引玉,我们来谈一谈孤独症孩子们的康复干预您是如何在家操作的。一种家长随着情景教学,遇到什么教什么;一种家长在认识到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后,按照系统的计划先易后难,一步一步教学。显而易见,只有第二种家长才能高效地完成孩子的训练任务,作为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制定训练时间表 训练时正确给予辅助 训练后及时给予强化 如上所见,三个步骤必须了解。接下来分享个例子帮助家长们了解制定训练时间表可以设计的内容: 依照表格我们可以迅速的制定出当天所要训练的项目,例如: 早上:精细:辅助挤牙膏,独立拿勺子吃饭 上午:社交:见到同伴和老师打招呼,说你好 中午:自理:叠毛毯,穿裤子 诸如此例,各位家长可以设计出符合自己家孩子的训练计划,不必太多,让孩子学扎实,能掌握是关键。 总而言之,家长要做到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辅助点在哪,并且给予精准的强化,不要总是试图考验孩子。总觉得这些都是孩子该会的,其实孩子也很茫然无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及时给孩子救援的绳索,为孩子创造挣脱困难的机会,不要考试,拒绝套路,不厌其烦就是“请你跟我这样做”。相信做到以上内容,您和您的孩子都对收获满满!

张翠芳

主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8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多动症和孤独症有什么区别?儿科主任,教你如何区分!

孩子语言交流困难、不亲近家人及伙伴、不断重复一些行为动作且难以更改、难以安静下来……,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认为孩子性格就是这样,多陪孩子玩玩就好了,后因效果不佳,只能放弃;错误的以为孩子是多动症,很难联想到孩子是因为孤独症才变成了这样。 孤独症危害着儿童的健康与未来,孤独症的早期发现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从而降低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多动症和自闭症之间的区别有哪些呢? 孤独症 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症状包括不正常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主要表现为: 1、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模仿言语或刻板重复的言语,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或者自顾自地说话。无法清楚表示他们的意愿。 2、社会交往障碍:不会与小朋友建立友谊,缺乏目光交流,缺乏主动交往兴趣。 3、行为异常:孤独症儿童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常常迷恋于一些枯燥的事物等。还常要求日常生活一成不变,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的行为。 4、智力发育落后: 50%的孤独症患儿处于中、重度智力低下,25%为轻度智力低下,25%接近正常。 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发病较早,大多在学龄前期就开始有各种行为异常了。 如果孩子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家长应引起重视: 1.幼儿期:主要是表现生活规律性差。常表现为活动过多,不听话,不知疲倦,难管教;喂食困难,睡眠不安,过分哭闹,乱丢玩具,容易激惹,母亲常怨恨自己的小孩难抚养。 2.学龄前:注意不集中,不肯静坐,活动过多,不服管理,不愿学习,破坏东西,爱发脾气,玩具满地丢,对东西不爱不整理、不爱惜等,喜欢和小朋友打闹,有攻击性、冲动性行为等。 3.学龄期:常是班上有名的“皮大王”,惹是生非,干扰别人,极易兴奋、发脾气,与同学关系不融洽。如课堂中反应迟缓,常出现学习问题,回答问题思路混乱,与学习有关的记忆差。作业时注意集中时间短,作业拖拉,或边做作业边做其他事情,需要大人的严格看管。 孤独症和多动症该如何区分呢? 大多数有孤独症的孩子都伴随有多动的表现,很多家长难以区分。许多来就诊的家长会直接说,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多动症?然而孤独症和多动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疾病。 虽然有些孤独症的孩子也伴随有一些多动、冲动、一刻不停、不知道危险等多动症的一些表现,但是他跟多动症是完全不同的,多动症的孩子可以跟人有正常的交流,可以进行正常交往,上学和生活都没有问题; 而孤独症的孩子跟人是没有任何交流的,他就像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无目光接触,不听指令,他们是从来不会跟你学些什么,也不会听你的指令,不会跟人交往,但是多动的孩子他们只是表现得行为多动,而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点不受影响。 而且在发病年龄的方面,孤独症比多动症要早一些,一般在孩子的 2、3 岁之前可以做出诊断,而多动症一般是在 6 岁以后,才诊断为多动症。 温馨提示: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这方面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首先一定要正确面对这个问题,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这至关重要。

副主任医师周小凤

1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自闭症离我们很遥远吗?家长应该如何面对自闭症患儿?

许多父母可能只会在电视和互联网上看到有关自闭症儿童的新闻,而且都会觉得自闭症的孩子离我们很远,但是父母知道吗?自闭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自闭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我国每 40 中就有一名患有自闭症,关于自闭症父母们不能什么都不知道,要引起重视! 首先,家长应该如何面对自闭症儿呢? 自闭症到底是什么? 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发生在 0-6 岁的儿童中。自闭症儿童不愿与他人交流。在严重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不会说话或不会叫爸爸妈妈。 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对外界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不喜欢也不接受改变。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待他们奇怪,他们也无法理解我们的世界。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它们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仅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此外,这些孩子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约 60%至 70%的自闭症儿童智力会逐渐减退。自闭症的孩子也容易伴发一些像癫痫这样的躯体疾病,部分孩子需要家长终生照顾和陪伴。 自闭症的 10 种常见表现,你的孩子有这种情况吗? 社会交往障碍:喜欢玩自己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情绪冷漠:缺乏相应的情绪体验,常常回避他人的眼睛,缺乏眼神和目光,很少注视远方,常常无表情。 语言障碍:说话少,只会说简单词语;对代名词你、我、他分不清楚;重复模仿其他人说话。 难以适应有强迫行为:他们经常强烈要求保持现状,拒绝改变自己的环境,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特殊依恋: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和小动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产生依恋。如果他们带走他们,孩子会焦虑不安或者哭闹不停止。 智力发展不平衡: 70%的自闭症患者智力低下,20%智力正常,10%智力异常。 有自残行为:会发生自我伤害的行为,例如撞到头部或撞在墙上。 感统统合能力失调:缺乏锻炼,手脚不灵活。 缺乏眼神交流:缺乏眼神交流,无法通过眼神交流与他人眼神交流。与别人对视几秒就会避开。 感觉异常:表现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 自闭症是一种相对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疾病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痛苦。一些孩子需要终身康复训练。希望整个社会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戴有色眼镜看这些特殊的孩子,家长们也要多关心孩子,帮助孩子一起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俄红君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79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ESI快报 |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领域热点论文2022年第7期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热点论文指近两年内发表的在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高居前千分之一的SCI/SSCI文章,即最近两个月内最受关注的文章。 本期入榜文章是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发表的文章中,在2022年7月和8月两个月内被引次数排名前千分之一的文章。数据更新时间为2022年11月10日。 本期ESI发布精神病学/心理学领域的热点文章122篇,其中首次入榜文章39篇。单篇最高被引1418次,最低被引4次。被引最高的论文标题为“IMPACT OF COVID-19 PANDEMIC ON MENTAL HEAL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第一作者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iaqi Xiong,发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上,综述了新冠对一般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次入榜的39篇中,单篇最高被引107次的文章标题为“POVER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AUSAL EVIDENCE AND MECHANISMS”,发表在SCIENCE上,第一作者是麻省理工大学的Matthew Ridley,此篇文章介绍了贫困、抑郁和焦虑的因果证据及机制。 首次入榜文章有: 56:新冠大流行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使用纵向数据检验新冠压力源的影响; 58:新冠大流行期间父母的压力、心理健康和童年逆境经历发生的关系——德国一项代表性调查的结果; 62: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中精神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一项基于全国人群的研究; 86:综述自闭症中的掩饰; 100:年度研究综述:从传统科学到自闭症科学的神经多样性; 111: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用于了解消费者的决策心理和性别效应; 113:社交媒体应用作为商业沟通的新范式:新冠疫情知识、社交距离和预防态度的作用; 该领域所有热点文章的详细信息请见附表(按文章被引次数排列)。

刘希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孤独症和自闭症是英文Autism的两种译名,“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内地的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主要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所使用。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孤独症的患病率达到1%,在个别国家和地区,这个数据还要更高,比如早在2018年低的时候,美国CDC的最新报告称已达到2.5%,而且这个比例也是在逐年增加的,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